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之后的司马祗前往书房处理政务,就见几个徐州军身着甲胄的军士走进来道:“启禀大王,前天早上徐州军的军士巡海的时候,在海边儿发现了一支一两千人规模的船队,徐州军巡防军将他们截下,他们自称是邪马台国派遣来向大晋朝廷朝贡的使团,只不过他们身材矮小。”
“邪马台国?”司马祗闻言,有些诧异:“他们现在何处?”
“已经被押解至郯城。”其中一名为首的徐州军军士回答道。
“马上领到大殿来。”司马祗道:“孤要亲自见他们。”
司马祗突然想到魏晋古籍之中对邪马台国的记载,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やまたいこく/yamataikoku),下属30多个小国。统治该国的女王就是“卑弥呼”。书中记载道,邪马台国虽然历代也以男人为王,但是在连续六七十年的战乱之后,他们拥立了卑弥呼(himiko)担任女王。卑弥呼擅长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年纪虽然很大却没有结婚,只有弟弟辅佐朝政。卑弥呼为王以来从来没有外人能够见到她的面,只有千名仕女以及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出入宫闱。
邪马台国官吏从中央到地方分七级。中央一级官员由大倭、大率、大夫组成。大倭管理市场,大率是巡视地方的监察官,大夫是刺史。
邪马台国政府收入由下户交上的粮食组成,经济以水田农业与手工业组成。
对外,卑弥呼遣使曹魏,受封为亲魏倭王,对内专心对抗狗奴国。而那些不接受邪马台统治的小国,则与吴国亲近。
早期的邪马台国以男子为王,由于2世纪末发生内乱,乃共立女子为王,名为卑弥呼,以邪马台之地为都,有弟帮助治理国家。此时的邪马台国实际是30余个倭人国家的盟主,卑弥呼女王国对其他诸国有相对统治权。
卑弥呼曾在伊都国家设立一大率之官以检察诸国,并在大倭的监理之下向他国收租赋。
卑弥呼死后(约248年),又立男王,但因国中不服而复立卑弥呼之女台与为王,内乱始定。
此时已由中国传入水稻栽种和使用铁器,居民种植禾稻、苎麻,养蚕栽桑,缉麻线,制丝锦、缣绢。武器用木弓铁镞。在交换上已经是“国国有市”。社会已有大人、下户与奴婢、生口之别。大人皆四、五个妻子,是上层统治者,下户则有二、三个妻子。两者间的地位与尊卑差别明显。但下户并不是奴隶。而奴婢和生口则具有奴隶性质。
不久,大殿之上,司马祗头戴藩王九旒冕冠,身穿九章纹衮服,腰挎八面汉剑,端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
“宣邪马台国使者觐见!!!”站在大殿上的谒者高声道。声音在略显得空旷的大殿之中回声不断。
一会儿,几个身高最高的才一米七左右,其貌不扬的人步履匆匆地进入大殿跪拜道:“外臣邪马台国使臣拜见大晋东海王!”
“嗯,平身吧。”司马祗虚抬了抬手道。
不要好奇为什么司马祗听得懂他们说话,因为这个时候的天朝和高丽、三韩还有林邑交趾以及扶桑国都是说雅言的。
雅言听起来和后世的闽南话还有粤语很像,因为粤语和闽南话本身就是雅言的遗留,你可能很难想象,在现在东亚儒家文化圈儿里面儿,各国上下都说的一口十分流利的粤语是一种什么景象。
“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后人将古汉语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其音系为上古音系,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就出现了“雅言”。而夏建都在洛阳,然后殷代建都也在洛阳周边。所以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就是在洛阳一带,这一点一直到唐、宋、元、明都是如此。因此,可以说古代的普通话是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从上古、中古一直沿袭至近代官话,历时四千多年。
“雅”、“夏”古代互通的佐证很多:《左传》“公子雅”,《韩非子》作“公子夏”;近年出土的郭店楚简《孔子诗论》“大雅”、“小雅”作“大夏”、“小夏”;《墨子》引“大雅”也作“大夏”。尤其《荀子·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儒效篇》作“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这些与“楚”、“越”相对的“雅”、“夏”泛指以为中国历代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朝时期标准语的前身。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周代文字学的是商朝殷商文字。而殷人又是向夏人学习的。古代的雅言(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就是夏言。相传夏朝建都在河南洛阳及周边地区,商朝建都地点也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所以中国历代雅言标准音的基础应当就是在洛阳一带,据推测古代的普通话是以古河洛语(今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