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64 谁都有扑街的时候  我翻拍真没想超过原作啊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脱离开情感的土壤,台词飘在半空,显得虚假和做作。

《掮客成了一个是枝裕和不愿醒来的幻梦,结尾时,面对无法收拢的一地鸡毛,导演直接把电影里的灯关上,在黑暗里向观众一遍遍灌输「感谢你降生在这个世界」的鸡汤告白,似乎一厢情愿地相信,把一句没有情绪基础支撑的话说五遍,就能让这句话自动变得可信。

这期间,是枝裕和不愿意把灯亮起,担心演员的表演戳穿这个尴尬段落自我感动的本质。

是枝裕和今年已届六十,其电影生涯大约可以盖棺论定。

他取得了不小的声名,与前辈相比不遑多让。然而,其敬重的前辈侯孝贤巅峰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他从未达到过。

与山田洋次相比,他缺乏幽默感和坦诚。与成濑巳喜男相比,他浅学了成濑的构图和机位,却学不会成濑道德边缘情绪拉扯的技巧和表现力。

与他心向往之的今村昌平相比,他缺乏泥潭里的诗意、灵活应变的能力和对蛆虫旺盛生命力的表现深度。

是枝裕和不能理解小津,他从未试图描绘过小津电影里那种永远在场的父亲形象,也从未表现过小津恒定机位下的无常和落寞。

从《幻之光开始,是枝裕和便了解自己的缺陷,那就是对场景的过度设计,对人物轨迹过重的干预痕迹。

他坦言自己最想拍出的是今村昌平《人间蒸发那样应变自如、充满想象力和敏捷性片子,但他做不到。

他的种种尝试仅限于演员调教上的优化,而这种尝试面对《掮客中的外籍演员,也一筹莫展。

五年前,是枝裕和谋划自己未来的创作,说同一个题材或许会在六十岁时以不同的视角去拍。到七十岁时候,或许仍能家庭片里试试拳脚。

他已经窝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懒得再起身。

自《海街日记以来,是枝裕和的影片就已失却旧有的锐度,变得过分温情。

但是枝不以为意,他写道,「我凝视着自己脚下与社会相接的黑暗面,同时珍惜每一次新的邂逅,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外部世界,努力在今后的电影中呈现那些好的一面。」

如果「那些好的一面」指的是《掮客这样甜腻空洞的肥皂泡,还是不要再拍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