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六章:杀鸡儆猴  我的姐夫是太子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了解决人力的问题,几乎各县对于从其他各府流落于此的百姓都极为欢迎。

甚至栖霞,已有专门的牙行,为了吸引人力,愿意给人提供路费,专门前去接引。

这个时代,农人是最苦的,地里刨食,且这地还不是自家的,粮税加上地租,留给自己的粮食所剩无几,且还是看天吃饭,稍稍收成不好,便可能饿肚子。

最重要的是,明明人力充足,可为了提高地租,士绅往往会将土地分割成小块租种出去,个户越多,个户对于士绅的依赖性便越强,而所能租种的土地,也不过区区十亩八亩而已。

在这个时代,很难养活一家老小。

于是不少人愿来太平府做长工或者短工。

有的人可能只是抱着打短工的心思来的,可觉得这儿虽然工作辛苦,竟可教自己一顿三餐吃饱喝足,还能闲下几个钱,便连地也不愿回去种了。

这种情况,在太平府三县,还有临近各县,算是十分的普遍。

南直隶各府,已隐隐感觉到了压力。

这种压力是空前的,附近各府各县的士绅,不得不拼命地减少地租,试图想要将那妄图流失的人力填补回来。

可即使这样,去太平府的百姓,依旧络绎不绝,何况彼此距离不远,有不少人在太平府本身就有亲戚,安置起来就更为便利。

起初许多百姓还开路引,到了后来,各府各县便下意识地开始收紧路引,如此一来,便有人索性躲过巡检司的盘查,悄悄动身。

这样的流民越来越多,何况这里水路纵横,根本不是区区一些巡检就可拦得住,以至各府县的情况,渐渐恶化。

偏偏各府县还不敢找太平府要人,这太平府莫说那位公爵,即便是下头的同知,官位也比寻常的知府品级要高,哪怕是一个县令,那也是正儿八经的正六品,背后又有靠山大树,压根不愿正眼看你。

即便会有一些公文传来,回复也大抵就是知道了。

然后,没有了然后。

而唯一有这能量,遏制住这趋势的,恰恰是宁国府。

虽然宁国府的压力不毕竟靠近太平府,太平府好像一个黑洞,总是将人力不断地吸入。

可在宁国府,却没有人惯着太平府那些官吏的。

情况,蹇义早已了然。

而且本地的士绅,也纷纷都来状告。

就在这一日,便有人押着数十个流民来了,蹇义亲自坐堂,随即便有一里长进来,行礼道:“蹇公,今日又抓了三十七个流民,此三十七人没有路引,试图想要离境。蹇公按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凡有百姓没有路引随意出入者,即为流民其中有几个流民,死不悔改,前些日子,就曾被巡检逮住,如今又故技重施”

蹇义听罢,颌首,他微微皱眉,却没有急着处置,而是召了自己的众幕友,以及本地的同知、照磨等官来。

等众人齐聚,蹇义便道:“自本府治宁国府,流民便屡禁不绝”

同知范逸道:“蹇公,这些都是地方的刁民,真是该杀。”

他气愤难平地接着道:“为了让人本份的留在本乡,官府已经想尽办法安抚了,给了不少措施,可他们还是屡禁不止。”

蹇义皱眉道:“当初确实给了不少银钱安置”

幕友吴欢行了个礼,便道:“蹇公,不能再放任了,现在其他各府,都是怨声载道,听说有一些地方,甚至壮丁已逃了十之三四,好在蹇公在宁国府,只怕宁国府也好不到哪里去。”

蹇义表情显出了几分凝重,点头道.“这么说来,你如何看待此事?”

吴欢道:“在各处码头和关卡,加强人手,严防死守,尤其是水路,更要盯紧,各县暂时不得放出路引,不许百姓离乡,他们这一走,只怕就不回来了,到时去向太平府要人,太平府肯定置之不理。”

蹇义颌首。

同知范逸却道:“严防死守,又有何用?这太平府太不像话了,这样下去,还有百姓肯安分耕种吗?现在人心浮动,百姓为了追逐蝇头小利,被太平府蒙骗,再这样下去,要出大事的啊。地方上的乡贤和士绅,已经无法忍受了。若是这样下去,谁还肯安份种粮?”

“蹇公啊,没了粮食,要饿死的,百姓不思生产,要出大事。”

蹇义脸色越发的凝重。

他很清楚,这不是范逸一个人的意思,只怕早有无数人向范逸抱怨过了。

人力逃亡,那么士地想要耕种,就必须得给租客更优渥的条件,地租的价格,一年不如一年。

如此一来,对于士绅和乡贤而言,土地的收益也就大大降低了,原先一亩地,可以收一石的米来做地租,现在可能半石都没有,你但凡不肯让利,人家就不租你的地。

当然这些其实也是可以忍受的,少挣一点,照样也能维持。

真正让地方乡贤和士绅们破防的是因为土地的收益降低,导致了地你的暴跌。

原先人人都想买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