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新的日子  大明之纵横天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开始涌了过来,前些时日,我们还收留了一批安庆府的流民。但是因为天灾渐渐平息,流民的人数并没有太多,这个月收留的人数大概在两千三百人左右,皆是按照管理条例,检查登记后拆分到各个村子。预计下个月,人数大概不足两千了。”

听到人数渐渐减少,李毅也是长舒一口气。

要知道安新的土地虽然能养活十万人,但那是极限的时期,要真是到了那个地步,安新也将会不堪重负,陷入混乱。

眼下安新有五万多人,传统的耕种靠这些人力已经接近饱和,为了有效的利用人力,李毅开展的工程使得安新没有一个闲散劳动力,之后开展的作坊,更是将这些流民从农民转变成手工业者,极大的改变了明朝传统的职业构成。

只要等一年的工程完成,到时候五万人中会有大部分人变成熟练的手工业者,能够制造出庞大的商业经济,而这些手工业者在带动安新经济发展的同时,会使得制造技术得到提升,而庞大的战争依靠的就是制造业,到了那一天,安新绝对能够以弹丸之地,支持一场消耗惊人的大战,这就是战争潜力,也是李毅以后保全安新的资本。

能够这般顺利,李毅也是放松不少,看样了张钱一,道:“张老,安新的库房如何了?”

张钱一主管财务,对此十分了解,道:“安新库房如今有白银二十三万两,粮食二十万石,十分充裕。但是因为工程进行,功绩的发放十分频繁,每天的支出也是不小的数字,但是按照现在的消耗,也能支持两个月。要是停下工程,安新库房的钱粮,足够支持一年的所耗。”

白银二十万两,折合后世也就是数亿,这笔银子不可以说不多,但是安新现在处处都要用银子,要是坐吃山空,也是支撑不了多少。

“作坊的商品销售情况怎么样?我们的支出和收入要达到一种良好的状况才好。”李毅问道。

张老点点头,道:“如今我们已经有十三家作坊,其中大型的三家,中型十家,他们每月产出的布匹、玻璃、水泥、香皂等商品,收入大概在一千三百两白银左右,我们的支出在八百两银子,所以总体来说,还是盈利的。”

虽然安新现在的白银还是盈利状态,但是李毅并没有放下心,反而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安新现在的支出,总体是工程和商品材料的支出,因为灾年,人力的价格已经减到了极致,相当于粮食的支出。

也就是说,安新的乡民是用劳动力换取粮食,虽然稍有盈余,但是总体来说,安新如今的收入还是太少了。

张钱一好像是猜到了李毅的想法,道:“小恩公,安新这种现状很快就会得到改善,到时候乡民们生活的会更加好的。”

张明德等人有些不解的看着张老。

“呵呵,大家可能忘了,秋收的时候快要到了。等到乡民们收了粮食,除了交给库房的税赋,还能剩余不少。到时候他们不需要花费功绩换取粮食,自然就会换取其他物品,这样一来,生活自然好转了。”张老解释道。

李毅听了也是反应过来,他还是一贯的以为乡民是靠工程赚取功绩,然后换取粮食养家糊口,忘了秋收之后,他们都会有余粮,功绩自然的就相当于银子,能够购买其他的东西。

这样一来,安新乡民的生活质量定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

“虽然如此,但是作坊的生产量也要提升起来,不久之后,保定的商路就会大量的销售我们的商品,我们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将安新的商品销售出去,打出我们自己的名气。”李毅沉声道。

商品的销售,可以说是安新以后的命脉。

在乱世中,只有粮食和银子才是最大的保命手段,如今安新的土地开垦出来,囤积粮食之后,能够支撑至少一年。而只要商路开辟,将商品销售出去,源源不断的得到银子,整个安新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想到这里,李毅道:“张老,秋收在即,今年眼看是丰收,到时候定会有堆积如山的粮食。你还是早作准备,多修建一些粮仓,囤积粮食。”

张老笑道:“还是小恩公想的周到,明日我就去办。”

只要张老能管理好安新的钱粮,李毅也就不会担心。

他看向赵仁昌,他是管理安新社学和工匠的主管,这个职位虽然较老族长、王老较轻,但是对于安新的长远发展最是重要。

要知道安新的乡民多是流民,人才不多,好多的诸如乡长之类的之位皆是矮子里拔高个。李毅虽然让赵老对于安新的管事和勇丁进行了大规模的再教育,让他们学会识字懂礼,但是这些成年人已经固化,很难改变。

所以,对于安新的孩童教育,李毅是多次找赵老谈过的,而且安新对于教育的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李毅道:“赵老,社学的情况如何了?”

赵老早就知道李毅会询问自己,虽然不知道为什么小恩公对于教育如此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