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五章 王老的帮助  大明之纵横天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毅看着王老突然激动的神情,在诧异中带着些许的理解。

以前听说有人读书读得多了,才能成为纯真的人,而王老这个通识儒家经典的儒者,在这一刻却是被自己打动,想要全力帮助自己。

“我会帮助你提升功底,通过府试。”王老幽幽地说,“子正,我会全力的教导你,想尽办法提升你的才学。记住,机会只有一次,要是你坚持不了,那就趁早放弃,不要浪费老夫的时间。”

“什么?”李毅脸上露出喜色,看着面前这个老人,兴奋道,“王老,你愿意教我?”

要知道王老可是保定府有名的先生,教学的经验十分丰富,要是他愿意全力教导自己,一定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的功课,不要说县试、府试,就是院试,李毅也想试上一试!

王老露出笑容,看着欣喜的李毅,道:“老夫也算是教书育人数十载,学生中进士也是出过不少,可惜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碰到国士之才。到老了,却是发现了你这个另类,我倒是要看看,最后你能变成什么样!不过你也别高兴太早,你的底子太薄,需要快速打牢基础,老夫需要对你十分严苛,其中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消的,你,确定自己可以?”

李毅站起身,稽首拜道:“弟子定不负先生教诲。”

王老见了,满意的点点头。

之后,李毅返回学堂,在王老的辅导之下,开始专心读书。

读书需要循序渐进,巩固基础、强化训练、综合练习,如同后世的高考一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进行。

而王老见识过李毅的背书能力,所以专门抽出来时间,让其先把基础打牢。

李毅回到学堂,也不去理会其他学子,自己一人找个僻静的地方读书,逍遥自在,速度也很快。

明朝科举主要靠的是四书五经,四书乃是:大学、孟子、论语、中庸,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

当然,科举之途这般艰险,只通背四书五经却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博览群书,在其他的著作中学习一些经典的解读和典故,用来佐证,这样做出来的文章,才算是合格。

李毅已经将四书五经全都背诵一边,虽然不能说是倒背如流,但是一章一篇,只要说到,他都能很快背诵出来,可以说是合格了。

四书五经合格,接下来要看的就是围绕着四书五经的一些著作。

李毅首先看的乃是,《孟子集注。要知道古文晦涩,后来的一些大儒进行了解读和注释,这些都是科举的重点内容,是一定要背的。

孟子是四书里最难的一书,太祖朱元璋就不喜欢孟子,而作为应试书籍,孟子里被删减了不少诛一夫之类不利于皇权的话。

李毅打算从孟子入手,《孟子集注那就必不可少了。

他将书籍摆放在案上,摊开《孟子集注。

本来卢长波等人对他不满,也没发过书本,这套《孟子集注是保定官绅拜访自己时,特意留下的礼物,李毅手里的这本,乃是一套私坊刻的四书章句集注。

相比于他人用发黄的竹纸作的书本,李毅这个却是用上等的纸张,线装,版刻都十分精细,接近原版,书里错漏,谬误都很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保定官绅误打误撞之下还是做了件有用的事,至少李毅不用到处借书、找书了。

翻开书,书页上带着芸草香,芸香可以辟蠹,所谓书香门第,书香就是芸草香。

李毅开始慢慢的看开头的文字。

之前王氏不仅交过他识字读书,还着重解释了读音,要知道文言文晦涩不是故意为之,一字一句都是有着严谨的各式,就算读起来,也是韵律十足,整篇不加句读,也能朗朗上口,若是白一些的文章,看起文言文有时还白话文更顺溜。

书页翻过,纸张脆响,李毅立即无比专注地读起来。

李毅有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场所,握着一本书,就能够进入这种浑然忘我的读书境界。心无杂念,忘记时间的感觉,仿佛如老僧坐定,整个人沉浸于书海之中,随着一字一句而或恍然大悟,或拍手叫好,或黯然神伤,这样的感觉实是无比美妙。

从卯时开始读书,过了两个时辰,学堂里才陆续有学子赶来,李毅这时候则是收起了书本,去找王老。

每天早上自学之后,王老是要检查功课的,之后还要为李毅讲解一些重要的点。

比如今日检查完孟子的背诵之后,王老讲得是《孟子七篇里的第一篇前半部,梁惠王上。这一片就算是前世,李毅也很熟悉,题目是寡人之于国也。

这是高中课本的一段,不得不说,高中课本的古文诗句皆是经典。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