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6兵论(6k)  我有将星养成系统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没人能知道他的军队会在哪里出现。”

临武君说完,下面立刻就有人附和道:“彩!”

“临武君大才!”

荀子的眉间皱起,但一瞬间又松散了下来。

“荀夫子不知有何见解?”临武君微笑着回到了座位上,这满堂的喝彩很好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荀子缓缓走到大殿中央,他开口道:“弓与箭不搭配好,那么后羿也不能射中目标;六匹马的步调不能一致,那么造父也不能到达远方;士人和百姓不能归附君主,那么商汤王、周武王也无法取得胜利。”

“而凡是动用军队进攻,根本在于统一百姓的想法,擅长用兵的人是擅长让百姓依附他的人。”

“士兵也是百姓,若是士兵不爱戴将领,百姓不爱戴君王,那么即使是天纵英才也难以发挥士兵的全部实力,因此,善于让人民归附于自己才是用兵的关键!”

荀子的话让杜预眼前一亮,这就是他前些天给韩国出的思路,让百姓先依附韩国,这样当韩国受到入侵之时,百姓便会与韩国同生共死。

“荀子,难道民众不归附就不发生战争了吗?”临武君说道,“我想并不是这样的吧!”

“难道孙武和吴起他们两个人是错的吗?兵不厌诈可是无数人总结出来的兵家规律。”

“可是孙武兵败葭萌,吴起兵败咸阳,难道他们就一定是对的吗?”荀子反驳道,“您所看重的是权变谋略、形势有利,所施行的是攻取掠夺、机变诡诈,这是诸侯之事,不可这些确实是无可厚非。”

荀子说着摇了摇头,然后继续道:“而我所说的用兵之道是王者之志!”

所谓王者之志即是王道,所谓诸侯之事即是霸道,寥寥数语间,荀子的王道气势便就压过了临武君的霸道气势。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夏启修德使扈人而降、商汤网开一面揽天下人心,这边就是王道。

王道靠的是仁政,而霸道靠的是武力,荀子知道这样并不能彻底让人心服口服,于是继续说道:“王者用兵,是不可能用欺诈手段的。”

对于这一点,杜预并不赞同,凭什么?仁政可不是显示在这个地方!

“因为仁德之人的军队,是不可能被欺诈的。”荀子解释道,“那可以被欺诈的,只是一些懈怠大意的军队,羸弱疲惫的军队,君臣上下之间涣散而离心离德的军队。”

啊这,杜预觉得荀子有些想当然了,他所经历过的战斗都在告诉他,荀子的这句话经不起实践!

他看向荀彧、郭嘉、李斯三人,三人紧缩着眉头,似乎对荀子的这个话很难理解。

“所以,以夏桀的欺诈手段来对付夏桀,谁更巧妙只是看运气,可用夏桀的欺诈手段来对付唐尧,就好比是用鸡蛋来碰石头一样。”

随后荀子侃侃而谈,杜预虽然有些兴致缺缺,但还是打起精神认真地听起来

“仁君与将士思想一致,全军同心协力,下臣对待君主,就好像手臂保护头、眼睛、以及心腹一样。”

“况且,仁君治理十里的国家,百里之内的动向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治理百里之国,千里之内的动向都知道得清清楚楚;治理千里之国,四海之内的动向他都清清楚楚。”

“仁君治国,必然是耳聪目明,时刻警惕,举国上下都和谐团结如一人。”

“所以仁君用,将他们集合起来,就会形成一百人一队的编制,他们分散开就自动形成有序的军阵,展开军队就像宝剑莫邪的剑刃,任何触碰它的东西都会被斩断,冲向敌人就像宝剑莫邪的剑尖,任何阻挡的东西都会被刺破!”

“至于残暴君主,又有谁愿意同他共赴战场呢?”荀子反问众多学士,而这些学士已经被荀子的长篇大论所吸引,根本不会在意前面的瑕疵。

“彩!”学士们纷纷喝道。

见状,荀子很欣慰地说道:“那些跟随他上战场的人,必定是他的百姓,可他的百姓亲近我们就像亲近父母一样,憎恨残暴君主就像憎恨仇敌一样,谁又愿意替仇敌去伤害自己父母呢?”

“如此一来百姓必定会争相来告之实情,又怎么能欺诈仁君呢?”

“所以,仁人治国,必然会一天天强盛,诸侯先归顺者安定,后归顺者危殆,想要与他为敌者被削弱,想要反叛他的国家就会被消灭!”

可是若是大家都施行仁政呢?那大家都强盛起来的话,都采取王道的话,那么还不是要靠欺诈来取胜吗?杜预对此表示他很不理解,什么东西见效好,大家当然是纷纷效仿,还能让你一家独大了不成?

他不由摇了摇头,期间他和郭嘉对视了一眼,不得不说郭嘉的眼睛真的很漂亮呢!

嗯......漂亮?杜预有些诧异,他的脑子为什么会蹦出这个词来?

但真的是很漂亮呢!

“善哉!”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临武君。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