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八章从一而终  大汉羽林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按照太医的话来说,太子如今就是风中烛,雪里灯,没几天活头了。

卫皇后为啥现在神情这般冷静?

还不是其初闻噩耗时,已然晕厥过了数回,一双眼睛差一点没哭瞎了。

此时她没有泪,不是她不伤心,而是哀大莫过于心死,她的眼泪都已经流干了。

她的态度,更让外面的大臣对于太子刘据的病情确信不疑。

眼下他们都知道太子刘据要不行了,要步汉武帝的后尘了,为了自家的地位,富贵,他们能不早早做准备,找下家么?

之所以他们方才都没有表态,不是他们心里没有准备,而是都在等,都在观望。

任平的份量,别说在太子刘据这里举足轻重了,便是在一众权臣心里,亦是无可比拟的。

尤其是眼下太子当政,这等关头,说他一句大汉皇帝之下第一人亦不为过。

正因为有如此份量,所以群臣他们都在等任平的选择。

按照这些群臣的想法,此时任平如果想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只需要向太子刘据谏言哪个皇子合适接替其登基便是了。

按照太子刘据对于他的重视程度,任平提谁,后面再有几个大臣跟着一帮腔,那个皇子,便就坐定了大汉皇帝之位。

新皇登基,他镇朔将军凭借此功劳,又可以做他的大汉第一人。

到时候他再把方才所言,同着新皇说一说,连平三叛,再立功勋,朝局位置,岂有不稳的道理?

即便眼下和任平看似平分秋色的霍光,实则都要让他三分,更别说其他人了。

纵然任平所选的皇子和在场群臣心目中的人选有出入,但那又能如何?

大家的选择,都是可以改的,包括和太子刘据绑定最深的卫广亦是如此。

只要利益足够,立谁对于他们卫家来说,亦无所谓。

对于皇后卫子夫而言,更无所谓了。

其对于这事,在太子刘据病入膏肓后,便丝毫提不起兴致来。

卫子夫所出三女一男,长女早已病故,剩下二女被汉武帝给“咔嚓”了,就指望一个儿子了,还突然染上了重疾。

本以为汉武帝死后,她的好日子便真正来了,如今再看,怕是她要做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对于一个即将晚年丧子的母亲来说,什么江山社稷,什么荣华富贵,不过都是过往云烟,她哪里还能有时间分神瞧得上?

卫子夫的态度,让群臣私底下的暗流涌动得愈发强烈。

大家都在等任平做指路明灯,好一起凭借拥立新皇之功,共享荣华富贵。

这里面属桑弘羊,上官桀最为气恼。

他们两个和田千秋一起陪着汉武帝东巡封禅,汉武帝东巡封禅归来突发恶疾,加上之后青州刺史被杀的消息传来,三人一合计,决定先秘不发丧,等到了长安,拥立太子刘据登基后,再说其他。

只不过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的消息走漏后,方才有燕王刘旦造反之事。

至于荆州,则是在汉武帝东巡之时,便开始闹了。

相比于燕王刘旦的造反,朝中大臣谁都没把荆州那帮泥腿子当回事儿。

原本好好的从龙之功,因为太子刘据的病情而硬生生沦为泡影。

现在大家又有了希望,寻找好了下一目标,但你任平又开始在这做“孤臣”了。

他说那话的意思,大家谁听不出来?

任平虽然明面上说得是平叛,实则暗地里,就是对于方才太子刘据的问话表了态。

他的态度很明确,谁当皇帝,自己说了不算,也不想说,因为这是太子刘据的权利,应该由太子刘据自行定夺。

任平想要告诉太子刘据的,只有一件事,不管太子刘据做出什么决定,大汉眼下是个什么样的烂摊子,他任平都愿意竭尽全力为太子刘据保驾护航。

这番举动,在太子刘据看来很是暖心,但一众大臣看罢,恨得牙根都痒痒。

任平的言行,已经把他们给堵死了,现在他们再无法于太子刘据面前提什么新皇册立之事,谁说了,谁就是不忠不孝之辈。

这对于他们这等靠名声吃饭的权贵来说,是一条谁也不敢逾越的红线。

即便他们敢逾越红线,不要脸面了,任平麾下三万精兵也不是吃素的。

方才他啰了吧嗦,说了一堆看似不着边际的匈奴往事,其意为何?

不就是在告诉群臣,现在匈奴那边不敢妄动,他朔方的边防军可以抽出手来,谁若是胆敢和他唱反调,拆太子刘据的台,便要准备用自家脑袋,试试朔方边军的兵锋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