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九章风云际会(二)  大汉羽林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在今天之前,在场众人,谁也没想到,今日的这个大朝议,会有这般安静时。

什么大司马的表文?什么三派爭高下的由头,在此时都无足轻重了。

“朕欲立孝帝之子刘进为洛王,诸君可有异议?”

“朕欲立孝帝之子刘进为洛王,诸君可有异议?”

………

太后卫子夫起身,环视群臣,三遍问罢,群臣无一敢作答。

“传朕旨意,册封孝帝之子刘进为洛王,王翁须晋为洛王后,其母史良娣册封为孝帝温皇后。”

“太后圣明!”

“太后圣明!”

“太后圣明!”

………

“退朝!”

——分界线——

“你这个马步要稳!”

“刀持住了!刀都持不住,上了战场如何杀敌?”

“都听着,大司马说了,咱们训练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任将军给你们每個月一算的饷钱,可不是为了让你们送死的!

咱们去战场是为了杀敌,别一个个现在横眉怒目,到了战场就装怂蛋,丢了性命不说,家中亲眷还得跟着你们丢脸面。”

“都尉您就放心吧!我等自不会给您和大司马丢脸!”

“对!不给任将军和您丢脸!”

“杀敌报国!”

………

王平练兵还是有一套的,且任平发现,这人特别会活学活用。

这套插科打诨的激励法,任平只在组建挑选南阳郡三营士卒时,用了一遍,眼下其就能活学活用了。

新组建的南阳军,营地就设立在宛城外。

他们这些人,一边训练,一边修建校场。

原本的宛城,常驻兵马只有半个营,四五百人,也没有正经校场,士卒们训练多是在王平自家的城外庄园里。

自从组建了这支南阳军,任平便不在宛城里住了。

闹出了孙逊,孙德这一档子事,在城里睡觉,真没有在军营里睡觉踏实。

这半个月来,荆州除了武陵郡外,其他各地的百姓,都被安置的差不多了,今年的粟米种子,任平也给发下去了,百姓都开始进行播种了。

种子,粮食,可以从长安调,农具耕牛却不方便由长安运输。

好在任平的父亲还算给力,从益州派人送了不少耕牛,都是左右呼知王他们在西羌部落中缴获的战利品。

农具方面,就得由南阳郡人自己打造了。

荆州之地,多铁,盐矿产,打造些农具不成问题。

主要还是任平手里有粮,大家有吃得,自然就可以安定住人心。

便如眼下这些南阳军,为啥才短短成立半个月,便能对任平和王平颇有忠心?

每名加入南阳军的士卒,任平都给他十算钱,共计一千二百文,安置家业。

每个月最普通的士卒,军饷都有一算钱,吃穿军营全管,十天吃一次鱼,一人一条鲜鱼,仅是给他们供鱼的商贾,都可以混个家境殷实的了。

仅是如此也就罢了,任平开出的最大参军好处,便是南阳军士卒家属,皆登记造册,免费每月到军营领盐。

盐就是老百姓的命,任平这一通操作下来,谁不拥护他?

若是如今宛城再出现一个孙逊,孙德,都不用任平和王平发话,那些南阳军士卒,便会自发要了他们的命。

任平御下,只有一个套路,那就命运共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你可以对任平不忠诚,但是任平倒了,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为了他们自己的好日子,他们恨不得都得天天祷告上苍,期盼任平多活些年头。

“将军!”

“老许,我听说你天天往那蒋娘子的宅院里跑,咱一众弟兄啥时候能喝上你的喜酒啊?”

任平近来心情不错,今日端坐于大帐之中,正给家中五位夫人挨个写家书呢!

却是瞧见许野进来,不由得来了兴致打趣道。

许野闻言,却也没有面露怯意,只是傻傻一笑。

他这些天又是在荆州为蒋倩在宛城买宅院,雇佣奴婢伺候照顾,又是托人走关系打听其可能还在世的亲戚,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整个军营当中,谁不知道他们这位许总卫的小心思?

“属下这点私事,将军日理万机,却还挂念在心,着实让属下惶恐。

不瞒将军,属下却有意同倩儿成婚,咱这也老大不小了。

且属下亦问过倩儿,人家并不嫌弃咱这个糙汉子。

只是其家中才遇这等祸事,咱这般时候提婚事,岂不是有落井下石,趁人之危,携恩求报的嫌疑么?

咱都寻思好了,倩儿也愿意跟我回朔方,待等到了朔方,寻个好日子再成婚不迟。”

任平闻言点了点头,轻笑道。

“汝等已然有了主意,我自不好再说什么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