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脸坚毅的李元芳抱拳道:
“末将必不负大人所托!”
看着狄仁杰和李元芳离开的背影,负手而立的贺拔允忍不住叹道:
“陛下目光如炬,竟能找到这等英才,实在是朝廷之幸,大楚之幸!”
仅凭今日寥寥数语,贺拔允就能感觉到,那狄仁杰的才能远超自己,但对此,他却没有丝毫嫉妒的感觉,有的,只是对大楚再添一位能臣的感叹。
李儒走到贺拔允的身旁,开口道:
“怀英有宰相之才,但无圣上识人之明,他的才干也无施展之处。只要有圣上在,我大楚定能实现昔日太祖也未曾实现的宏图霸业,混一天下,一统四海!”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赵钰的信心。
“文优所言,也是我心中所想!”
对于当今圣上的圣明,贺拔允同样有着绝对的信心。
“只是这大楚英才犹如沧龙江中过江之鲫,不可胜数。你我若是不努力,恐怕哪一天就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若是等到陛下一统四海那一天,你我不能位居群臣之列,岂非终生之憾?”
两人对视一眼,纷纷大笑起来。
…………
炎凤元年六月初,暑气见涨的神京城外,赵钰再一次见到了孙思邈。
“陛下出城亲迎,老朽诚惶诚恐!”
见到赵钰亲领文武重臣出城迎接,孙思邈就要俯身下拜,却被赵钰一把扶住。
孙思邈抬起头,目光正对上赵钰那双温润的眸子。
“老先生乃医中圣手,活死人肉白骨,当得起朕的出城迎接。”赵钰笑着说罢,又对群臣介绍道,“这就是朕给众卿常说的孙老前辈。”
众人纷纷上前见礼。
感受到赵钰话语中的真诚,孙思邈语带哽咽。
“老朽不过一医者,当不得陛下如此赞誉。”
赵钰正色道:
“老前辈此言差矣。虽说国家治理需要文臣武将,但并不意味着除了读书习武,为将做官之外,其他行业都是贱业。在朕眼中,任何行业做到最顶尖之人,都是国之栋梁。”
说着,他看向孙思邈,道:“就譬如老前辈,就是医道走到近乎极致之人,是医者中医术最高的寥寥几人之一,但能说老前辈对国家无用吗?这是万万不能的。且不说老前辈收徒著书,单说如果哪天朝中有重臣得不治之症,却被老前辈开方施药,将其从阎王手中夺了回来,令朝廷少受多少损失。这,难道不是老前辈对国家的功劳和贡献吗?”
这是赵钰第一次在文武重臣面前表明自己对百业的看法。
这世上,并非“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这一条出路,普通人也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来为大楚做贡献。
听到赵钰的话语,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这样新奇的观点,他们从未听说过。但细细想来,却又发现颇有道理。
听到赵钰对自己行医的肯定,哪怕孙思邈见多识广,此时也不由心潮澎湃,泣声道:
“老朽替其他同行,拜谢陛下!”
将孙思邈迎入紫寰殿后,赵钰便问起了苗疆及杏林院的情况来。
“陛下在苗疆开设杏林院,真乃妙棋也!”孙思邈颇为感叹的说道,“苗疆中本就遍地毒瘴,哪怕那些蛮族百姓熟悉环境,一不小心也会沾染上。族中祭司医术不高,五仙教弟子寻常百姓又见不到,若祭司不能救治,只能闭目等死。”
“陛下与诸族首领盟誓,又在城中开设了杏林院。刚开始那些蛮族百姓还不信,不敢下山求医。等到那些胆子大的进城求医,被安排在杏林院诊治,渐渐恢复健康后,这些蛮族百姓显然对朝廷有了信任感。等到他们回山,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蛮族百姓遇到难治的疾病后,也开始尝试下山入城,或是找汉家大夫医治,或是直接寻到杏林院来。”
“渐渐地,这些蛮族百姓对大楚没有如往日那般敌视了。老朽估计,再花上个十多年时间,这些蛮族便会彻底同化,成为我汉族的一份子。”
说到最后,孙思邈的语气也变得略微激动起来。
融蛮夷于华夏,这是历代楚国先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今看样子,眼前这位少年天子似乎有达成的可能。
“朕也不过是动动嘴而已,这都是老前辈和诸位的功劳。”
赵钰哈哈笑道,不过眼神中却带着一丝自得。
杏林院还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效果,这是他最开始完全没想到的。
赵钰正色道:
“开设杏林院,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朕是要将它开到各府去的,如果国库资金充足,朕甚至还要把它开到各县去。”
“不过,这杏林院的院主,除了要有足够高的医术外,还必须要有较好的医德才行。庸医害人不假,但医者若心术不正,危害更甚。”
“朕邀请老前辈入京,除了想请老前辈坐镇太医局,编纂医书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请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