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1章 自己当导演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协和医院。

还是那层病房,每次到来这里都依然忙碌。

即便已经近了年关,在这里依然看不到半分松懈。

“别紧张,相信很快就会没事的。”

沈涛到来的时候,杨小幂和王元他们已经等在了病房外。

茵茵的配型已经完成,刚刚被送入了手术室。

随着国家的重视,新闻的宣传,白血病开始被全社会关注起来。

2004年,骨髓库入库数据超过22万人份,累计捐献造血干细胞199例。

沈涛不是忘恩负义的人,王元在《仙剑》的时候帮过他,这一年,他也在为了茵茵的病情积极奔走。

《童话》在持续曝光的同时,他也在呼吁大家关注白血病。

尤其杨小幂基本只要有时间,就会来病房陪陪茵茵。

如果说她当初一开始接触这个小女孩,还有点其他什么心思。

可随着她们接触的越久,她就越有点把她当自己的妹妹的感觉。

尤其此刻等待的间隙,简直比她自己还紧张。

“我主要是担心。”

杨小幂的小手被沈涛握着,她已经感觉掌心全是汗了。

当初为了拍《北京童话》,两人都对白血病有过详细的了解。

对病人来说,找到配型只是第一步。

真正难的是移植过程中有无严重并发症、有无排异现象、有无感染的问题。

就算移植完成,还会经历2周左右的骨髓衰竭期。

在这个过程中,身体随时都能产生排异现象。

所以每一步对病人都非常关键,尤其那种痛苦,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

一個只有十岁的小女孩,得需要非常大的毅力,才能坚持过来。

“别担心,相信茵茵,她是一个坚强的孩子。”

沈涛抱了抱她,女性内心都是敏感的,在这种时候谁都没法做到说的那么轻松。

“沈涛说得对,我们要相信茵茵。”

比起杨小幂的担忧,王元反倒轻松得多。

虽然脸上还是挂着疲惫,可心中却更多的是希望。

他等待这一天已经等待太久了,能在新年到来前,看着女儿进入病房接受救治,这对他来说,将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估计还有一会儿才会出来,我们去那么聊聊吧。”

看了眼亮灯的手术室,王元和沈涛走到了外面的走廊上。

王元刚摸出烟,才想起沈涛不抽烟,遂放回口袋,又拿出了一条口香糖递给了沈涛。

“谢谢~”

沈涛接过谢了一句。

“应该说谢谢的是我。”

“如果没有你们那部电影和你那首歌,估计我们还要等很久。”

不少明星参与公益慈善,虽然确实有沽名钓誉的时候。

可对某些罕见病来说,也是真的会有宣传效果。

很多时候比起普通人的一遍遍呼吁,远远不如明星艺人的一句话。

就像当初的冰桶挑战一样,多少人是通过这样一个小游戏,知道了渐冻症这种罕见病的。

随着《童话》这首歌被知道的人越多,歌曲背后的故事就越会被人了解。

沈涛拍《北京童话》时候来医院体验生活的事情,也更是早就被媒体报道过了。

“说那些就客气了,对了剧本写得怎么样了?”

沈涛笑了笑就把这个话题揭了过去,转而问起了另外一件事。

“你把小说都写的那么好了,我剧本写起来也自然没问题。过完年就能交给你。”

沈涛虽然写了《那些年》的小说,可写剧本的事情,却交给了王元在写。

他知道他是一个要强的人,可以接受帮助,却不接受施舍。

“不用那么着急,我们现在导演都还没确定下来。”

沈涛安慰了一下他,只是想到导演的问题他就有些头大。

这年代,国内想找个能拍偶像电影的导演是真的少。

第六代导演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太愤青。

不管拍什么都想有个人的表达,尤其是在电影上。

就连第六代里商业追成功的宁号,也有《无人区》这种个人表达的作者电影。

如今国内的这帮导演,包括冯裤子,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喜欢表达不符合当前时代的“拧巴”。

不会去迎合观众和市场,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算电影,算艺术。

这也是为什么,沈涛在看过马丽文后,最终没有答应的原因。

他需要的,只是一个能拍商业片的普通导演,可这却是现在这些导演给不了的。

“我看啊,你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就干脆自己来吧。”

看着沈涛那纠结的样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