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票房(二合一)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先是《那些年》的博客话题,在上映后第二天直接就炸了。

虽然一开始是两伙网友的隔空骂战,可慢慢随着看过电影的网友越来越多。

那个被营销了一个多月的青春话题,就再次迎来了大量参与者。

一篇篇对青春回忆的博文,和对沈涛的“控诉”,开始大批量的出现在博客里。

不少网友原本是看见新闻,去围观一场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骂战,结果不知不觉间就沦陷进了一场集体制造的青春回忆当中。

一个话题,当参与的人越来越多,那它的热度就会越来越高。

再加上电影宣传部门的推波助澜。

线下媒体也进一步跟进报道,从而吸引来更多的围观者。

这就像是一个漩涡,一开始还很小,可随着被卷入的海水越来越多。

引发的虹吸效应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这个漩涡就变得越加庞大。

因此电影票房,也就自然越来越高。

有这几天的持续发酵,又恰好遇上国庆放假。

所以只短短几天时间《那些年》的票房就迎来了一波快速增长。

虽然已经十天过去了,可网络上关于青春的话题,却依然没有散去。

它引发的虹吸效应,还在不断为《那些年》创造高票房。

如果说去年的《疯狂的石头》,在宣传上有些出其不意。

那么这次《那些年》的宣传,就有些太堂堂正正了。

话题营销,这在所有宣传公司看来,就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手段。

当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在开始用这个方法宣传电影了。

和网站合作,打造影片的专属话题。

可正是这种常用的手段,却被沈涛用出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完手中的票房统计,汪中磊几人都沉默不语。

如果把时代文化的宣传,比作武功招数的话。

那么《疯狂的石头》就好似使用的精妙招式。

虽然招式奇怪,却最起码有迹可循。

可《那些年》就完全放弃了招式,比拼的全是内力。

只简简单单的一剑,就刺死了所有宣传公司。

都说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而这次他们展现出来的就是如此。

至于排名第三的《童梦奇缘》已经没人去关注了,它最后能拿两千万票房就差不多了。

“都说说吧~”

汪中军知道他们现在是什么想法,他自己看见这个数据的时候,也有些想不通。

为什么一个大明星+大投资的电影,会被一个小成本的青春电影,抢走票房。

是的,只看两部片的票房曲线,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都是,《神话》被《那些年》抢了票房,而且最少两千万!

毕竟一个档期,买票进场的观众就这么多。

《神话》原本预计的一亿票房,如今只剩下了八千万。

而《那些年》原本最多只能有两千五百万的票房,现在却最少能有五千万。

这一加一减,差距不就和市场大盘吻合了。

至于同期上映的《童梦奇缘》,它的市场预期本就不高。

一开始投下的拷贝也不多,现在能拿两千万票房,也只是比预期稍微少了一些而已。

毕竟华仔的市场号召力还是在那里的。

想着这些,汪中军也只能感叹,好在这个档期,华谊并没有电影上映。

不然自己又会添堵了。

只是每每想到去年《天下无贼》和《功夫》被抢走的那些票房,他就心痛不已。

“我觉得我们很有必要组建一个网络宣传部门了。从他们这两部电影的现场效果来看,网络宣传必定会成为未来。”

稍微沉思了片刻,负责宣传的郭娜就率先开了口。

对于互联网是未来的这点,其实他们不少人都明白,只是明白是一回事,可真正能做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以前做得并不多,也没有成功案例给他们学习,所以之前的网络宣传,基本全是可有可无。

完全是属于搂草打兔子,顺手的。

可有着沈涛这两部电影的示范效应,他们才明白,网络宣传原来他们一直都做错了。

“嗯,确实非常有必要,并且比起线下宣传,网络宣传的成本还要少很多。”

汪中磊也赞同的接了一句。

他们虽然不知道沈涛在网络宣传上投入了多少。

可经过对去年《疯狂的石头》宣传复盘,他们在宣传上的投入肯定没超过一千万。

毕竟比起华谊当初又是包火车,又是两岸三地搞大型首映礼的花销。

只找点媒体吹捧跟进一下,真的花不了多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