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4章 票房(二合一)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少钱。

“现在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快了,早点占领网络阵地很有必要。”

“尤其最近博客非常火,我觉得也可以让我们的明星艺人,都去开通博客。”

“就像《那些年》的这次博客营销,运作好了,是一个非常好的免费发声渠道。”

刘韬主管经纪人,通过这次《那些年》的宣传,他反倒看得更清楚一些。

尤其后续线下媒体跟进报道的时候,大多都节选了《那些年》官方博客的新闻。

以往明星艺人发个通稿什么的,都得提前和媒体通气。

等媒体准备好稿件再发出去,最少得两天后了。

可这次《那些年》的线上宣传速度非常快,线下路演的照片,活动结束只要几分钟就能发布到网上。

基本上一天能发好几条。

这次他们的话题能发酵这么快,就有他们新闻及时更新的缘故。

路演过程中,登上头条的博客就有好几篇。

这种轻轻松松上头条的方式,以前基本见都没见过。

汪中军也肯定的点了点头。

“嗯,线上宣传确实要重视,这个回头立刻就组建,正好等明年《夜宴》上映的时候,可以试试。”

如果经过两部电影的大爆,他们还看不出网络对宣传的加持,那就真不是自大,而是傻了。

“另外他们的成功,其实还有一点,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

几人又陆续总结了一些沈涛能接连成功的关键后,汪中军最后补充了一点。

“剧本。”

国内对剧本,说重视吧,也很重视。

一般一个剧本往往会经过几个编剧的手,甚至会找专业的剧本老师多次润色。

对剧本不说精雕细琢,也是多次打磨的。

可说不重视吧,基本编剧在剧组就没有多少话语权。

制定好的剧本,往往在拍摄的时候,会随着导演的灵感闪现而更改。

比起对剧本的重视,导演更注重影片对自我的表达。

这种情况,即便目前在国内被誉为商业最成功的冯裤子,也不例外。

“其实与其说是剧本,不如说是故事。”

“不知道你们去电影院看过《那些年》没有。”

汪中军没有等他们回答,就继续自顾自的说道。

“得知票房结果的时候,我去看了眼。”

因为他知道,他们虽然是做电影的,可在座这几人都是不会走进电影院去看别人的电影的。

“沈涛确实是新导演,有很多手法都能看得出,他对拍电影还很生疏。”

“有不少瑕疵和用力过猛的地方。”

“但是我不否认,他是真的天才。”

“他不像小刚他们这些五代导演,追求什么人文表达,也不像6代导演那么现实和边缘化。”

“他的电影很平实,很真诚~”

说到这里,汪中军下意识停顿了一下。

“其实他的这部《那些年》和上一部宁号的《疯狂的石头》一样,都是很真诚的在讲一个好故事。”

“等你看完电影,再去看博客上的那些流言和讨论,你才会明白,他们的宣传为什么会成功了。”

“与其说博客是他们的宣传渠道,倒不如说是他们留给观众的一个宣泄渠道。”

说完汪中军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忽然有些感慨。

也许是感慨时代的浪潮来的如此快。

他们前浪才起来,就要被后浪拍到沙滩上了。

又或者是想起了那个,和他分配到一个部队的小学同学。

他拉小提琴的身影,估计永远也不会忘记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