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0章 互联网的生态圈  那年文娱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是互联网的发展,最终都得形成生态闭环。

不管是腾讯也好、阿里也好、还是后来崛起的字节也好。

他们发展的最终方向,都是打造生态闭环。

而豆瓣的生态闭环是什么?

当然是围绕书影音形成属于豆瓣自己的生态系统。

“生态闭环?”

听到这个沈涛说出的这个名词,杨勃稍微愣了两秒。

“也就是围绕一个中心点,来打造与之配套的生态产品。”

“比如我们不是有书影音,为了方便用户相互沟通,我们又拓展了线下同城和线上小组。”

“这种依附于配套产品的,就是生态产品。”

其实豆瓣从一开始就在下意识的这样去做,从书影音,到同城活动,再到小组讨论,这是一条顺畅的产品链。

当初豆瓣的想法是,书影音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文化消费品。

而同城和小组是以此为中心的自然扩充。

喜欢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的人,大概率会喜欢展览、观影会、舞台剧等活动。

而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自然就产生了群组讨论的需求。

只是这是下意识的产品,并没有进一步去拓展。

“比如目前我们的同城产品就很单一,用户想和网友同城看展览、观影会、舞台剧,沟通起来也很麻烦。”

“那我们可不可以直接上线一些同城的展览、影会、舞台剧,甚至演唱会等信息。”

“帮助他们实现同城同游的理想。”

沈涛说着说着就来了兴趣,想到前不久准备收购嘉禾后做票务网站,立刻又接着道。

“我们甚至还能对接展会、演唱会的主办方,推出一个团购方案,帮助他们统一购票,一同出游。”

“同理,电影票门票等都能加入进来,成为线下同城的一个拓展,从而让它成为一个全新的产品。”

“而线上的讨论小组也可以再添加一个及时沟通功能,类似于QQ的好友功能,甚至群功能,来帮助用户更好的沟通。”

“甚至基于书,我们还能进一步拓展,比如增加一个MF功能。”

想到前世用过的喜马拉雅,他很多书都是在那个上面听完的,当然他在某点也多是听书。

“其实很多用户是没时间去慢慢看书的,那么我们可以让他休息的时候听书。”

“甚至邀请达人用户讲书,通过自制音频的方式来分享自己对某一本书的看法,这比单纯的文字输出更有代入感。”

“同理,我们还能推出时间功能,把当下还健在的名人名家邀请过来,帮他们搭建个人频道,为人类留下他们的毕生精华。”

“当然这部分可以做成付费内容。”

“这样通过进一步对产品的拓展和功能完善后,所能起到的效果是远远大于附属产品的。”

“并且我们做这些也不是从头开始做,都是基于原有的用户,重新孵化出来的。”

“还有.....”

“等等!”

沈涛还欲再说,却被杨勃直接打断了。

好家伙他只是来和沈涛诉苦,想挡住联创的激进路线。

没想到这家伙比联创还激进。

不过想想他提出的这几个发展方向,貌似还真可行。

尤其线下票务,就和现在他们将图书挂上当当的链接一样。

既给用户带来了便捷,还能帮网站实现变现。

至于后面的即时通讯功能,其实他们也在考虑做了,倒不是眼红腾讯,而是就像沈涛说的,是用户需要。

他们现在将这个产品取名“友邻”,只要大家双方关注就能成为邻居一样的朋友。

至于时间这类的付费内容,杨勃还需好好消化一下。

不过沈涛的这个生态闭环,却让他大受震撼,直到此刻脑海中还是嗡嗡嗡的。

工业控制中闭环的概念,倒是经常被提及。

可互联网的生态闭环,绝对是一个很新的课题。

新到他这个在IBM工作过的人都感觉震撼。

虽然沈涛并没详细阐述这里面的精髓,可作为一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物理博士,却还是能瞬间懂得他的意思。

这就是围绕书影音,联合起来的一个莫比乌斯环,将每一个进来的用户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而单个产品,又能有独立属于自己的的发展方向。

产品与产品之间相辅相成,而不再是单单局限于某一样产品的附属品。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看了看沈涛。

之前吗,媒体宣传都说沈涛是天才,他原本并没在意,毕竟他从小也被称作天才,但是他知道自己并不是天才,只是比别人少走了弯路而已。

可现在,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