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这防守的代价,自然是越低越好。尔等也都知道,战争连续数十年,秦国国内也元气大伤,如今寡人之所以愿意等候一年,为的是能够在未来一举灭掉楚国和齐国。”
事实上,长平之战秦国虽然赢了,可是秦国也元气大伤。亏得有文信侯主持秦国朝政,这才给了秦国休养生息的机会。
嬴政不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他故意把难题丢给这些将军们。
这是嬴政近年来养成的习惯。
他发现居于上位者,不可对下太过仁慈。只要对他们严厉苛刻,他们总会想到办法解决问题。否则寡人一旦讲究情面,他们便容易生出偷懒的心思,各种想办法拖延。
嬴政说罢,众人都把目光落在殿中的黑衣少年身上。
太子正安静地跪坐在边上。
对于楚国,此前秦国就发动过数次攻打楚国的战争。对于天下,秦国一直都是采取逐步蚕食吞并的战略。
几十年来,一直都是秦国占上风,楚国没有占到便宜。
在秦国最后发动灭亡楚国的两次战役之中,其实都是针对原先楚国的东部地区发动总攻。
嬴政会对楚国如此轻蔑,实属正常心理。朝中许多大臣,也都是和嬴政一样的心态。
天下三分之二的国土都已经属于秦国了,这时候去攻打一个楚国,谁都会以为胜券在握。
相形之下,反倒是王翦有些太过与众不同,他竟然提出攻打小小的楚国要花费六十万大军。
正是在这两个显得有些极端的选择方案中,扶苏给嬴政进献了相对折中且明显胜算更大的方案,所以扶苏才得到了机会。
这是秦国的朝堂,能挤着坐在嬴政身边的人,都是大有才华之士。
他们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正因为能够看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所以这些人才佩服他们的太子。
他在一個非常玄妙的时机关头,为秦国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将秦国将士们的可能伤亡数量降到最低,更给战胜楚国增添了胜利的筹码。
最要紧的,他才十七岁。
面对嬴政的压迫,众人不约而同将目光看向当初提出这个奏议的人。
扶苏感到身上背着无数道从四面八方刺来的目光。
一抬首,却见嬴政也正望着他。
“儿臣以为,这十万大军,用于安抚镇压当地百姓即可。”
“太子的意思是,我秦国用十万兵马根本打不过楚国吧?”李信忍不住说着。
满朝文武,只有他有把握敢用二十万攻打有三十万兵马的楚国。
而太子居然提议用十万兵去抵御随时有可能进攻秦国的楚国。
“倘若三十万大军真的要攻打我秦国,太子打算如何用十万兵马应对呢。”李信也算是代替众人开口问话了。
“不需要应对。”扶苏早就把诸侯国都看得透透地,这些没落的诸侯国,并不是被秦国打败,只是被他们腐败堕落所拖垮,国力消耗殆尽,而秦国这时候还很强大,所以秦国才能灭了六国。
“楚国的朝政,仍旧由诸多世家贵族把控。屈景昭三家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势力,除此之外,就是新晋贵族项氏、宋氏等。”
“对这些贵族来说,打仗并不是好事情。”
“只要一打仗,就会有很多平民庶族之辈从战事中崛起,对于这些老旧贵族来说,如果他们有实力,自然不用惧怕会有人晋升来夺取他们的地位。”
“可是事实恰恰相反。”
“如果楚国的老旧贵族们有这个实力,楚国就不会被秦国逐步吞并蚕食到今天这个地步。”
“所以在我看来,只要秦国不去攻打楚国,楚国绝对不会主动进攻秦国。”
丞相王绾看着扶苏,心里多少赞叹。
太子这个人,年纪轻轻的却如此神气高傲自信,这样的人是真正强大的国家未来的储君。
“太子可知。据我们掌握到的消息,新任楚王负刍,他可不是个愿意苟安之辈。他重用楚国项氏一族的人,任用项燕为大将。据说,他一直在伺机准备攻打我秦国。”
扶苏却笑,“可是我秦国攻打魏国时,这就是最好的时机,可是楚国没有进攻,这又是为什么?”
王绾被问住了。
扶苏继而笑笑,“这楚国一直都有实力。如果他们真的有意收复国土,有为国谋的君臣,他们早就动手了。可是我秦国这些年,不是攻打赵国就是攻打韩国、魏国、燕国。”
“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机会,楚国却从未把握住机会。现如今,我秦国已经决定停止各方面的战事,专心致志准备攻打楚国。”
“他们不是更加应该感到害怕吗?”
“我想,就是楚国的大将军项燕,他对战秦国也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
“依我之见,只要我们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