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4章 奇葩标准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理来说,一个县里的团练是收不到别的县士绅头上的,但是乔致庸在哈芬那换来的名头,可不只是祁县一地,而是囊括了太原一府之地的团练。

陆大可气急败坏的想派人把乔致庸打出去,但是却被后堂的轻轻咳嗽声给拦下了,无奈的转入后堂,把乔致庸扔在了堂前。

过了好一阵,怒气未熄的女儿奴陆大可才气呼呼地走出来,随手扔了一张五万两的银票过来。

乔致庸当场就给陆老东家行了一个大礼,也不留下看对方难看的脸色,径直哈哈笑着离开了陆家,出门时却忽然站住脚,猛然回头看,就见一個娇羞的少女身影一闪即逝,还有个男人的头也迅速缩回隐藏起来。

这男人不简单,眼神里面有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杀气,似乎正是对自己来的。

乔致庸略作回忆,便想起来了这人的来历,应该就是那个铁信石了,其父亲因为经营不慎,卷入了乔家和邱家高粱霸盘,最后落得个破产人亡的结局,而铁信石就是这位商人的儿子。

乔致庸没多想,这人是有些本事,但现在还不是招揽的时候。等到什么时候自己做了足够的事情证明自己的能力和胸怀,才好开口招揽,暂时就让他待在陆家好了,还能顺带保护玉菡的安全。

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又马不停蹄的在太原府境内的富户商贾家里都转了一圈,也不在乎商贾们一个个发绿的眼神,硬生生从这帮老抠门手里一共抠出了二十多万两来。

有了钱就好办事,眼下山西境内的灾民可是不少,其中如同铁信石那样的勇力之士不在少数,只要有人给他们一口饱饭吃,不消多少时候,个个都能恢复成精壮的汉子。

这天,太原府城西门外,乔致庸带着孙茂才和高瑞、长栓竖起了招募乡勇的告示牌子。

一些新造出来的石锁、石盘等重型器械摆在一旁,几个乔家的擅于计算的伙计,正拿着大秤和尺子,准备测量报名者们的身高、体重等各项数据。

一群灾民被长栓的吆喝声吸引,逐渐朝这边涌了过来。这些人大多数都不认字,长栓只好不断大声的念着招人的规矩。

乔致庸心中激动,眼神越过众多应募的灾民,感叹着自己终于还是迈出这一步了。

……

刘大庆今年二十一岁,本来是潞安府世代从事织布的机户,靠着祖上传下来的手艺,正常年景是足以养活全家老小的。

然而世事无常,谁能想到南方忽然闹起来长毛呢,硬生生的把晋商贩丝的路线给截断了。

从那时起,潞安府大大小小的机户人家,都没了原材料。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手艺也换不来银子了,家里的粮食钱财很快吃光,没法子一家子人只好选择外出逃难。

前些日子长毛打到武昌府,沿着长江一带闹得气势汹汹,刘大庆本来想着干脆投了长毛算了,但是又碍于家人和从小接受的教育而未能成行。

逃难这几年,刘大庆原本身上的尊严和气魄早都被磨平。刚出来半年,老爹老娘都死了,老婆也带着孩子走散了,不知道现在是死是活。

失去了亲人,孑然一身的他现在对于一口吃喝的向往远远超出了世间的其他东西。

这天,刘大庆正在和同乡秦大牛在太原府中瞎乱逛,想要碰到个好心人接济接济他们。

忽然,不远处的灾民们蜂拥一样朝着南门的方向涌了过去,不明就里的刘大庆拉着秦大牛也跟着跑了过去。

出了城门到地方一看,竟然是有人在这里征兵。刘大庆不是一无所知的傻子,小的时候也上过几年私塾,他对于朝廷的编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大清的天下,吃当兵这口饭的一共就两种途径,一个是汉族学不来的八旗,一个则是腐败无能的绿营。

刘大庆长这么大,二十多岁了,从来没听说过“我大清”有私人招募的,什么时候改的这是。

带着一丝怀疑和好奇刘大庆挤开人群进入圈子里面,仔细看了起来。

只见正中的场地上一块高大的牌子静静矗立在那里,上面的字迹非常工整,潇洒飘逸。

刘大庆勉勉强强认识几个字,大概看懂了这竟然是在招募团练。

再看底下的待遇,刘大庆顿时大惊失色,一股子狂喜从心底涌上脑门,冲破玄关,散发到了九天之外。

各省的绿营兵正常一个月也就一二两银子,还经常被上官克扣吃空饷。可这里招募乡勇团练的饷银,竟然有一个月四两之多不,说破了大天他也不敢相信。

刘大庆性子有些谨慎,没有仓促上前,而是留在原地选择观察一会儿。他的同乡秦大牛却忍不住了,迈开瘦长的细腿上前报名去了。

本来以为会十分顺利的报名却发生了一些波折,负责登记那人一看秦大牛身形瘦小,直接摇头拒绝。

秦大牛激动的吵嚷着为什么不允许自己报名,被那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