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5章 厘金之议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督抚个个不成器,真要是叫地方的汉人们得到了征商税的权力,这群人怕不是要起飞啊!

真到了那一天,那我满洲旗人的地位何在,旗人的台子都垮掉了,那他这个咸丰皇帝干脆就不用当了!

说句大实话,洪杨之乱固然可怕,但是“我大清”向来是宁与外人,不与家奴的。

退一万步说,真到了煤山上吊那份上,朕的江山逆贼可取,家奴想要,对不住,不成!

咸丰急匆匆的把胡沅浦叫到了御前问对,老胡看了乔致庸的书信,早都了解了咸丰的顾虑,便建议这位皇帝挑选心腹要员,或满或汉,只要是能给皇上尽心办差的,都派到地方去。

尽快在中枢组建全国厘金局,并在各省设立厘金分局,统一征收厘金,统筹规划分配使用。

各省负责征税厘金者,必须皆为京城官员负责,家属必须留在京城,不得带到地方,定期各省轮换,避免勾结地方,沆瀣一气。

咸丰也不傻,他知道这样一群人下去后可能就被地方官所欺,大子收不上来几个,便又叫胡沅浦加了一条,组建厘金协办守备,官职正五品,相当于是一伙子专门负责收厘金的武装特别行动队。

同时,还要制定统一的、符合各省地方特色的厘金税率,不可盲目跟风。

更不要把厘金征收和官员的政绩考核挂钩,最大限度上防止地方官员为了“上上”的考语而贪婪无度、害民害己,引发更多的乱子。

万一真因为征收厘金再搞出一场洪杨之乱,那他咸丰可坐蜡了。

最后,要严旨申斥告诫地方督抚,无论满汉。若是有地方督抚敢拦截厘金者,一律按谋反罪论处,诛九族,传首十八省并塞外各处。

此外,还要多多派遣年轻御史,尤其是那种头铁不怕死的,刚正不阿,正义感极强,眼神清澈且愚蠢的那批年轻人,去构建监察机制,防止贪腐现象。

在乔致庸的设想里,在咸丰初年这个湘军未成,淮军无影的时代,朝廷的中央集权尚在,如此操作下来,地方当没有敢于阴奉阳违的人。

真要是有,咸丰想必也会不惜杀一儆百,立立规矩。如此一来,中枢之威权便是保下来了,到了那时即便是曾某人不想裁军,想要在造反只怕也不能够了。

咸丰和胡沅浦商量完毕后,心情顿时舒畅大好。在他看来,朝廷现在虽然被洪杨折腾的够呛,但也还真有不少好臣子和好奴才的,办个这事应该还是不在话下的。

当即一激动,就下旨让胡沅浦组建厘金总局,雷以諴这货算是赶上了好事,也跟着混了个副使的名头,即刻回京听用。

“胡师傅果然有经济天下之大才,朕有胡师傅,恰如汉高之遇萧何也!”

胡沅浦老脸一红,这个赞誉确实是人臣的顶峰了,只可惜这事并不是自己提出来的。

正所谓君子不愿夺人之美,老胡的人品确实够硬,丝毫不居功自傲,当场就把乔致庸出主意这事给撂了……

咸丰吧嗒吧嗒嘴,似乎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

随后经过胡沅浦一提醒,这才想起来是山西那个小举人,不由得对此子生出了更多的兴趣,听说年纪不大,却和朕一样高瞻远瞩,有点过分了啊!

只不过上次兰贵人说了,要把这小子好好放在底下历练历练,他已经答应了,便不好多做更张,只好叮嘱胡沅浦多多留意,再有多奏,一律上报朕知道。

胡沅浦当场应下,心道乔小子这次算是简在帝心了,自己御前举荐贤才,等乔致庸发达后,今天发生的一切,只怕也是有机会名留青史了。

咸丰是个急脾气,想一出是一出,看到胡沅浦没话说了,直接就把他撵走去办事去了。

厘金总局越早成立,他就越早能够实现财富自由。

批改完了今天的奏折,咸丰自觉今天真是千古明君的做派,办了好大事!把剩下的奏折一扔,忙着回后宫,找兰贵人说悄悄话去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