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咸丰摘桃子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千里迢迢的把容闳请过来,乔致庸为的就是找一个能够组建辽南军械所的人才,历史上就是容闳参与组建的江南制造总局,从美国购置了大量的军械生产装备,才帮老李把局面撑起来。

眼下乔致庸自己和麦克多联系上了,军械生产设备大部分都购置到位了,米国来的工匠也都到位,容闳只需要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就可以了。

这么大的人才,乔致庸自然还有别的用法。

历史上这位洋秀才可是跑去过太平天国献言献策的主,若不是洪秀全有眼无珠,阶级局限,没有采纳容闳的献策,那历史的走向可就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眼下曾国藩的湘军和太平军正打的轰轰烈烈,乔致庸趁这个时机发展壮大自身实力,这是符合他的利益的,湘军付出的代价越沉重,那么他的空间就越充足,未来他从中央篡清的难度就越低。

可是咸丰是不可能一直放任他在辽南之地一直安稳的,这并不符合满洲皇帝的利益。

乔致庸可以说对咸丰十分了解,老鬼子还真是这么打算的。

所以为了应对有可能的一天,他必须提前落子,叫湘军付出的牺牲比历史上的更多,只有这样,才能让满清的八旗绿营也随之往里填坑,形成连锁效应。

乔致庸和容闳进行了一场深谈,此人虽然自幼就漂泊异域,但是对母国的情感却是真是无比的,身在米国也信念故土,学成之后立马回国,想要实现古老帝国的近代化。

然而,他的希望落在清政府身上那肯定是不现实的,乔致庸用事实说话,向容闳说明了国家近代化的未来,只能落在他乔某人身上。

营口经过这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初步具备了近代化港口城市的特点,新成立的辽南军械所,采用的是西方的管理方式与生产技术,与旧衙门里因循守旧、唯唯诺诺的办事风气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乔致庸本人身体力行,极力推行效率主义与实用主义,在他建设下的营口,找不到一丝封建古老帝国官府的落后习气,显现出生机勃勃的蓬勃朝气。

景寿这個旗人,也被乔致庸的手段折服了,这份能耐,别说他们老旧的旗人了,就是汉人官僚里面也没什么人能够比拟的,这人属实是个异类,和现行的官僚体系有着天然不同的差异。

容闳久在外国,对国内的官僚习气了解不多,所以对乔致庸发挥的作用认识也比较局限。对此,乔致庸大方的允诺容闳可以去京师等地考察一月,如果觉得那里是近代化的希望,便是一去不回也无所谓。

容闳被乔致庸的气度折服,但是毕竟涉及到自身志向,便答应下来,次日就出发去了京师,想要孤身体验一下这个时代的清国朝廷作风。

只不过打着洋务的幌子,本来就是和洋人打交道,景寿也没挑出来什么毛病。眼看着10月份到了,又是一年秋天,乔致庸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两年了,这个世界因其改变的也很多。

容闳没用的上一个月就折返回来了,商部衙门他也去了,见到了在那主持具体实际工作的李鸿章等人,体验了半个月后就察觉到了京师和营口的区别。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辞别了李鸿章,打道回了营口港。

江雪瑛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已经不良于行,已经和长栓成了亲的翠儿每天都像保护瓷器一样守着少奶奶,生怕出什么意外。

辽南军械所在容闳的主持下发展的很好,已经开始出产枪械和弹药,就连一些滑膛炮也能够铸造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乔致庸嘱咐容闳,让他安排一些聪明伶俐的华人工匠随同洋人工匠学习,不管是明着求教还是偷师,一定要尽可能早的学会真正的生产技术,实现技术独立。

容闳还建议开办军械学堂,招募了一群资质较好的华人年轻人,系统的学习洋文和自然知识,容闳自己就兼任了洋文教师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整天忙得团团转,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真培养出了几个好苗子。

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容闳还写信请来了自己的两个好友同学,一个叫黄胜,一个叫黄宽,都是留美的学生,西学的学问很是精深。

这两位也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乔致庸得此大才,自然是十分欣喜,当场就许诺了高薪报酬,还通过景寿给三人都捐了一个出身,摇身一变成了清国官吏,有了官身。

在这三位大才的帮助下,辽南洋务学堂正式建立了……

……

咸丰四年11月,景寿正在秘密送别照祥,亲手郑重地将一封密奏交到了他的手上,嘱咐这个十多岁的皇帝小舅子,“此物务必亲自交到皇上手中,不可泄露给他人!”

照祥年轻稚嫩的脸上充满了严肃,来到营口这么久了,吃的好喝的好,简直比在京城的时候过的还要好。

不过这小子始终没有忘了姐姐的嘱咐,记得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自己这个皇帝的小舅子,要帮助皇帝的六姐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