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 “大帝”陨落  诸天:从镇压白景琦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粤州城外,搭载着五千多名联军的舰队正在缓缓逼近。随着一声巨大的炮响,战争爆发了。

一阵凶猛的炮击之后,敌人开始大规模登陆进攻,都统来存、千总邓安邦等人率军抵御,英勇作战却不能抵挡,手下士卒死伤惨重,二人也以身殉国。

次日,粤州城被联军攻破,巡抚柏贵和满人将军穆克德讷屈膝投降,总督叶名琛被俘,押上兵船,送往跳舞城加尔各答。

咸丰在京城得到消息后,愤怒非常,命令恭亲王奕?组织人手着手防御。

奕?受命之后,即刻派人前往远东通知乔致庸,一方面令人整饬沿海武备,以防洋人像十多年前那样威胁海疆。

这年头还没有电报,消息传递的速度非常缓慢,快马奔向远东行省,然而乔致庸此时人却不在海参崴,正在小子日主持条约签订与金矿开采,得到讯息已经是几个月后了。

联军见到咸丰并无屈服之意,直接带着舰队,沿海岸线一路北上,大清的海防就和窗户纸一样,一捅就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阻拦兵锋。

奕?搞洋务这几年,光顾着给皇帝四哥搞钱了,这個窟窿太大,即使是他和乔致庸一起填,还是觉得很吃力。

今年刚刚结束和罗刹的国战,基本上没什么盈余,沿海地区的海防之糜烂,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没有钱。

这年头的兵,很少有觉醒民族意识的,没有钱拿的仗,人家基本上是不稀罕打的。

咸丰皇帝被这些失败的战报吓得三魂七魄跑掉了不知道有多少,急忙派人南下调遣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北上勤王。

这些年僧格林沁在南面和太平军打的十分辛苦,虽然有所收获,但却始终不能彻底克敌制胜。

去年的时候,淮北之地的捻军起义后,僧格林沁被调过来平定捻军,只不过一年多了,也是一样没起到什么效果。

收到咸丰的圣旨,僧格林沁扔下一部分人坚守和捻军的战场,自己则是带着麾下人马迅速回援京畿地区。

洋人的兵锋来的非常快,因为对远东的乔致庸有些忌惮,因此他们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粤州耽误时间,径直北上,蒸汽船带着火炮直逼大沽口。

咸丰帝任命的直隶总督谭廷襄毫无斗志,率逃跑,洋人很快在付出一定代价后攻占了大沽口,占领天津。

京津地区的门户洞开,咸丰终于胆寒了,僧格林沁的骑兵还没回来,手底下已经是无人可用了。

乔致庸那边倒是有人,但是辽南只剩下几千人驻守,万一丢了这块要地,那可就成了竭泽而渔了。咸丰左思右想,还是没有强行催逼辽南的晋军回师。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咸丰害怕调不动人,导致在天下人面前大丢颜面的原因……

眼下的大清朝,似乎真的只剩下一点表面上的架子了,一旦调不动人,那这张遮羞布也会被扯下来了,就是洋人饶了他,底下人也不会再服气了。

奕?也麻爪了,这么严峻的形势,可以说大清立国以来头一遭,眼看着社稷要有倾覆之危,咸丰郁闷的回了后宫。

懿贵妃看主子烦心,忽然灵机一动,给皇上老公玩了个花活……

鬼子不就是要好处吗,这好处又不是一天就能给的,先签个条约哄着他们,等援军就位了,咱们直接就是一手不认账,大不了再打一架就是,谁怕谁!

咸丰心说你这主意真是个娘们的主意,他是看过乔致庸的《泰西志略》的,对于条约的法律效应也算是了解,这就不是女人家耍嘴皮子不认账就能了的。

没几日,洋人的催逼越来越紧迫,叫嚣着要进攻京师,逼迫皇帝亲自签条约,还要求咸丰退位,换恭亲王上台,和西方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龙有逆鳞啊,洋鬼子还是不懂华夏的政治传统,说别的咸丰都不在乎,大不了卖国就是。

可你现在让朕退位,把皇位让给鬼子六,那你们这不是逼朕嘛!

咸丰一气之下,想起了懿贵妃的主意,什么特么的国际法,管不到我大清的地界!

今儿这花活,朕还真就玩定啦!

几日后,咸丰不顾奕?的坚决反对,毅然决然的派出了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前往天津与洋人商谈就抚事宜。

恭亲王奕?被革职查办,罪名是勾结洋人,威逼皇帝,这可是谋反的大罪,被关进天牢的奕?整个人心气都没了。

这特么皇帝,大清不亡就怪了,竟然一气之下生了重病,在牢中吃了三天的牢饭后,就被“抑郁而死”了。

咸丰听说消息后,装模作样的下旨免了奕?的谋反之罪,但是亲王的爵位还是给撸了,随意从奕?的儿子里选了一个降爵继承,算是没给老六个没下场……

洋人听说恭亲王被逼死了,觉得咸丰太不会办事了,本地帮会太不给面子啊!自然毫不客气,直接把自己的非礼要求玩命的往上怼,桂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