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收海带咯(求追读)  重生渔村,从水产养殖开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姜若鱼侃侃而谈,从养殖场的基本情况讲起,一直说到平时的管理。

郭主任不时穿插着问了几个问题,姜若鱼也对答如流。

很快到了姜若鱼滩涂,几人上了摇橹,当郭主任看到姜若鱼养殖绳上的海带和贻贝时,很有些吃惊。

“你厉害啊,海带能养得这么长,还这么厚,还有贻贝,肉好肥,和我们实验室里的质量有的一拼。”郭主任不由地夸奖。

看到实物后,他仿佛一下子起了很大的兴趣。

又问了很多详尽的问题,姜若鱼也仔细全面的回答了。

这个郭主任,对自己也太感兴趣了,问这么仔细做什么,幸好自己的贻贝和海带养得不错,不然还没有底气接待他们呢。

姜若鱼一身轻松,可同在人群里的王二海,吓出一身汗,虽然郭主任暂时没有问他,但这个阵仗,等会到了他水域,要是也被问得这么详细,他自问真没能力像姜若鱼那样侃侃而谈。

如果问点简单的,自己也还能应付,姜若鱼昨天整理了自己水域的所有资料,自己也背了。

可万一问复杂的……

郭主任终于问完了,也很满意姜若鱼的回答,不停地说,等过些天姜若鱼收获的时候,一定要把情况告诉他。

这时,马主任开始给姜若鱼打眼色。

姜若鱼一下就明白了,他开口向郭主任说道,“收获的时候一定告诉您,只是现下有个问题,想和您反映一下。”

“什么事?说来听听。”

姜若鱼没客气,张嘴说起来,“您也看到了,我这片水产田里,海带和贻贝的产量还是比较可观的。可主要是,收获了之后的销路问题……”

姜若鱼适时的停下来,马主任接着他的话说起来,“是啊,这个问题姜若鱼同志也和我们县里反映过。”

“对于他这样的优秀养殖户,要是产品卖不出去的话,就会积压不少钱。”

“对养殖户来说,损失太惨重了。而且这种事传出去,也打击了其他养殖户的积极性。我们县自然是想帮所有养殖户解决销路问题,奈何县里的能力不够啊。”

这一唱一和的,郭主任如何不懂他们的意思。

诚然,姜若鱼这样的重点户,当然可以给予关照,可是现在人这么多,如果自己立刻答应了,人多口杂的,万一传出去,大家都来找,岂不是乱套。

当下也没有表态,不过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

一行人又走到王二海的养殖场,既然是调研,当然好的坏的都要看看,有个比对,也能更客观的分析养殖户的情况。

郭主任业务很熟练,只看了一眼王二海的海带,就猜到是怎么回事,再一问,知道是姜若鱼出的主意救了这片还海带,对姜若鱼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

反倒开始问姜若鱼,对王二海的海带田挽救措施有什么补充之类的。

王二海在旁边担心了半天,最后是白忧心,人压根就没问自己什么,全被姜若鱼代言了。

临近中午,郭主任一行人从沙海村离开,王现明极度挽留,但对方推说调研任务重,要赶去下个村,不在这吃饭了。

送走他们之后,姜若鱼开始了每天盯着自己养殖场的日子。

甚至为了应对台风,姜若鱼甚至请了当初打桩的刘师傅,请他抽空过来看下桩的情况。

刘师傅来了后,表示自己是受了马主任的委托,不然这种只是检查一下,并没有什么额外收入的活,他是看不上,也不会来的。

姜若鱼赶紧递了包烟给刘师傅,又塞给他十块钱辛苦费。

刘师傅也没客气,接过钱和烟,“行了,你这桩没什么问题,除非来了超大台风,不然都不会倒桩。我就先回去了。”

有了刘师傅这句话,姜若鱼心安了许多。

然后他联系了大舅哥,约了他未来半个月的时间。

先是花了两天时间,在滩涂上打满了桩,这种是人为的插下去,目的就是为了晒海带。

把海带挂在毛竹上晒,比铺在地上晒要干净许多,海带里没有沙子。

接着,姜若鱼又拜托丈母娘,大概一个星期后要收海带和贻贝,请她再找人来帮忙,一天一块六毛钱。

丈母娘回道,“没问题,你这个价,肯定很多人来做。但这是不是高了点,就收个海带,给这么高的价,你贷款的钱还剩多少,够支付吗?”

姜若鱼没想到丈母娘还这么操心,笑着说,“没事,也不是白白开这个价的,每天收多少海带,晒多少海带,都是有数的。”

“到时候娘还要帮我监工一下才行,如果她们偷懒了,差得太多,我也会及时制止。”

王桂香点点头,还是女婿考虑得周到。

“还有另一件事,”姜若鱼又说,“到时候海带和贻贝晒成干了,我家那边可能堆不下,可能还需要借下你这边的院子。不会很久,只要找到销路,马上就运走。”

这个要求,王桂香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