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能领兵者,谓之将也,能领将者,谓之帅也。  剧透子嗣六维图,老爹们坐不住了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率军队奔赴龙门关,抢先一步踏冰而渡过黄河,进驻柏壁,与宋金刚对峙。众将要求出战,李世民却坚壁屯粮,只派小股人马袭击粮道,准备在宋金刚粮尽退兵时再进行主力决战。】

【这一战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当初无论是对付薛举还是对付薛仁杲的时候,李世民都选择先防守的做法,逐渐消耗,以逸待劳。】

【上文讲解已经点明了李唐的情况,无论是西边的薛举还是北方的刘武周,他们都是远道而来,就算占领了部分地方,也是立足未稳。】

【北方和西方本就缺少粮草,就算从各地调运,也很难进行长期的持久战。刘武周的部队组成中有突厥兵马,用的也是突厥战术。突厥就像汉朝时的匈奴,一般只会南下劫掠,在中原以及南方政权没有分裂的情况下很难攻城拔寨驻守。】

【再者便是李唐多次作战往往都是被人抢占先机。薛举主动发兵,刘武周主动发兵,都是势如破竹,兵威正盛,应必其锋芒,挫其锐气,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连续发动进攻失利,极大可能会出现士气低迷的情况。】

【现代有一句话说得好“做人,要抓住自己的定位”,打仗也是如此,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伟人”都曾说过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尤其是为帅者,更要看清全局。】

【这就是李世民作战厉害的地方,第一步分析大局,谋定而后动。但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作战时把握战机的能力。】

在这一点上,无数帝王将相们都很赞同。

可兵败的赵光义很憋屈,自己的优势不是兵精将广吗,他不是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吗?

为何还输?

难道进攻北方是不对的?

应该让北方自己打过来?

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在此战中,李世民大将秦叔宝与刘武周大将尉迟敬德的数次交锋,也演变为著名的传奇故事“三鞭换两锏”。】

【前文讲了尉迟敬德接连俘获李唐大将官员,志得意满地返回浍州。然而他不知道,在得到夏县唐军溃败的消息后,李世民也派了一员大将领兵悄悄离开大营,在夏县与浍州之间的美良川埋伏,正等着他送上门来,这员大将就是秦叔宝。】

【美良川之战是秦王主力与宋金刚主力的第一次正面交战,李世民军参战的将领是秦叔宝、殷开山,敌方参战将领是尉迟敬德、寻相。】

【在美良川遭遇秦叔宝之前,尉迟敬德已经连胜近十个月了,这次又一举抓获数员唐将,相当自负,根本没有把唐军放在眼里,所以毫无戒备,秦叔宝、殷开山抓住战机突然进攻,尉迟敬德、寻相措手不及,部队顷刻就完全溃散,根本无法抵挡唐军的猛烈攻势,只能节节败退,终于突出包围,带领残部逃回浍州,秦叔宝等将士也在取得斩杀敌军2000多人的重大战果后,迅速撤回自己的大营。】

【美良川之战展现了秦叔宝的厉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李世民的打法。】

【在防守的同时,也要伺机寻找战机。对付薛仁杲和宗罗睺时,李世民也采用了先防守,然后寻找战机的打法。】

【这就和踢足球一样,只防守不进攻,遭到人家围攻,虽然很有可能顶到最后一秒,但是对手的机会多了,保不准就会踢进一脚。所以需要反击牵制住敌人的行动,不是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刘邦对此很是赞同,当初同项羽僵持时,就是要给韩信、彭越等人创造机会。

就算敌人是项羽,也不能怕到当缩头乌龟。

只守不攻是把命交给对手,不断祈祷对手会自乱阵脚。

在他看来,命需要抓在自己手上,必须想办法抓住一切可以进攻的机会。

【美良川之战是整个战局的转折点,刘武周连胜的势头被遏止。没过几天,蒲州也向宋金刚告急,宋金刚又派尉迟敬德带兵驰援。李世民亲自挑选军中骁勇将士,连夜从小路插向尉迟敬德的前方,在安邑超过敌军设下埋伏。尉迟敬德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遭到阻击,全军覆没,只有尉迟敬德和寻相两人拼命逃回浍州,其余兵将全部被歼灭。】

【尉迟敬德被击败后,宋金刚老实了,不敢再轻易派兵四处支援。李世民又抓住机会,一边让主力部队与宋金刚军继续对峙,一边派小部队收复被占州县,和唐军对峙五个多月的宋金刚军终于粮草耗尽,全军北撤,唐军立刻追击,追到吕州,遭遇宋金刚后军将领寻相的顽强抵抗,被击溃。】

【李世民再次抓住机会,不是只击退了宋金刚就行,而是立刻追击。数万大唐将士马不停蹄,近乎一日奔走200里。与敌军交战数十次,连李世民本人都连续两天没有吃过一口饭、三天不能解甲休息,在雀鼠谷追上了宋金刚的主力,歼灭宋军数万人,宋金刚、尉迟敬德、寻相及两万残部突出重围。】

【这里有人曾经提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