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长安有巨盗出没,我越界缉拿,不算越权吧?  大汉小吏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樊千秋没时间发出太多的感慨,他从悬架上取下了一身干净的袍服,郑重其事地换到了身上,而后又束发带上了赤色绩巾。

接着,他又郑重其事地系上黄色组绶,先将一寸见方的鼻纽通官印放入鞶囊中,又把县寺下发的夜行竹符揣入了自己怀中。

最后,他从悬架上的把那磨利的环首刀也取了下来,牢牢地系挂在了自己的腰间。

此刻,樊千秋不再是隐藏在暗处的私社社令了,而是堂堂正正的二百石朝廷官员!

他在铜镜面前正了正衣冠之后,立刻就返身穿过正堂,来到了万永社的前院之中。

和樊千秋躁动的内心比起来,此刻的前院异常安静,只有几个子弟零散关防在四处,只有模糊的吵闹声从后院传来。

这时,豁牙曾将樊千秋的马牵了过来,午后已喂过了精粮盐水,所以此刻看起来毛光皮亮,有几分神驹骏马的风采。

樊千秋拍了拍豁牙曾的肩膀,便踩着脚蹬上了马,在其余弟子们好奇的眼神之中,从刚刚打开的万永社大门冲出去。

虽然樊千秋获得夜行竹符半个多月了,但他还是第一次使用竹符在宵禁之后外出。

他连人带马来冲入闾巷之后,顿时觉得畅快许多,平日人来人往的闾巷此时非常安静,只能隐约听见阵阵鸡鸣犬吠。

原来,这夜间出行,竟也是一种特权,若无权无势的话,这闾巷中绝大部分的黔首恐怕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出来夜行。

在大汉,特权当真无处不在。

樊千秋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纵马便冲到了闾门。

闾门夜间要关闭,由里面监专职负责看守门户,但里门监并没有开门的钥匙,钥匙再由里正保管。

安定里的里正和里门监都是社中头目,自然可以权宜处置,里正已经提前将钥匙放在了里门监处。

这里门监见自家社令赶来,象征性地查验了夜行符,便极麻利地打开了闾门,将樊千秋放行出去。

樊千秋跃马而出,在乡里间的官道上快步急行着。

此刻四处乡里的黔首已经将饭菜都烹熟了,时时可以闻到食物的香气,间或还能听到啼哭咳嗽声。

在这些声响气味的衬托下,整個闾巷中的氛围更显得静谧和祥和。

一路上,樊千秋连续几次遇到了巡城卒,他们来自不同的府衙,但是都称职地把其拦了下来。

当樊千秋出示夜行竹符和游缴的官印后,巡城卒只是稍作记录,便给前者放行了,并未为难。

樊千秋暗暗庆幸,幸好提前拿到夜行竹符,否则在大汉如此严格的宵禁制度下,绝对走不脱。

一路上走走停停,樊千秋先是出了安定里,然后跨过了清明桥,最后到了南清明亭亭部门口。

亭部有夜巡缉盗的职责,所以除了休沐日之外,亭长及麾下的吏员亭卒都要留守在亭部待命。

樊千秋骑马来到此处时,亭部门口是灯火通明,角楼上也有摇曳的灯光,能够看到亭卒的身影。

先前,亭部的戒备是很松弛的,但是自从王温舒来了之后,南清明亭那懒散的习气一扫而空了。

此刻,角楼上的亭卒见到有人骑马过来,一边拉好强弩瞄准樊千秋,一边向亭内呼喊通报此事。

“何人在门前!快快停步!报上姓名,否则射杀勿论!”亭卒朝樊千秋喊道。

“我是长安县寺游徼樊千秋,乃南清明亭上官,速速开门!”樊千秋亦喊道。

角楼上的亭卒没有轻易开门,而是提着灯远望了片刻,隐约看清了樊千秋的面目,才让人开门。

亭部大门终于打开了一条缝,出来的两个亭卒跑到近处再次确定樊千秋身份,才向角楼发了信。

最后,二人才向樊千秋行礼问安,将白马牵走,并引樊千秋走进了亭部大门。

虽然这开门接人的过程非常繁琐,却流露出一种干练和称职,令樊千秋满意。

樊千秋进了亭部之后,立刻就来到了正堂坐下,缉盗王温舒和亭父何彭祖很快赶到堂中来候命。

“嗯?亭长赵德禄呢?”樊千秋有些不悦问道。

“这……”老好人何彭祖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赵亭长说老母急病,今夜告归。”王温舒立刻答道。

“将亭中的日迹簿拿来给我看看。”樊千秋不悦说道。

“诺。”何彭祖不敢怠慢,出去片刻,就将日迹簿拿了过来。

亭部自然有一套成制运作和管理,记录日迹簿只是其中一项。

亭部的亭长、亭父、缉盗和亭卒,只要离开亭部超过了半日,就要将事由和去处登记在日迹簿。

这日迹簿不只有登记和查验之用,更是每一年课考亭中吏员的重要依据之一。

樊千秋打开日迹簿之后,专门寻找赵德禄的条目查看,很快看到其中的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