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议和的李二头陀。
“二郎,为兄前些日子孟浪了。
只是金人粘罕说的不错,金国战力未失,至今仍有本国甲士三十万。
此乃金国灭辽之精锐,还有就是,碣石道以北的山林之中,女真野人数以百万计。
真要逼得金贼玉石俱焚,恐非我大宋之幸事……”
慕容彦达认错之后,也说出了他对金国上下的认知。
这理由在李鄂看来,还算是贴合实际的。
“兄长,如今大宋的军势正在慢慢的舒展。
此时不灭金国,难道等着金贼再度叩关吗?
乍兴国战,也是灭国之兆。
如今咱们身前还有个新皇赵构顶着。
若不是金贼入寇,二圣北狩,大宋上下也不可能同仇敌忾。
换了太平时节,兄长想要国战,只怕也没人支持的。
如今洒家正借着河北幽云的土地,安抚大宋百姓。
此时此刻,却是灭金的最好时候。
兴许洒家会在北方战败,但幽云河北的土地,却可以给洒家提供无尽的兵源。
如此天赐良机把握不住,待文脉复苏之时,便是慕容氏暗淡离场的时候。
只因北收幽云的功绩,还不足以维持慕容氏的繁华。
咱们最少打下原来的辽国国土,才能称得上是无上军功。
没有这个底蕴,莫说兴替了,慕容氏以后不被清算都算是侥幸……”
在李鄂看来,议和对大宋文脉而言,或许有其必要,但对慕容彦达而言,支持议和就是断了自家前路。
看着眼光比之宗泽大有不如的义兄,李鄂只能说了一下慕容氏的延续之法,无非依附他李二头陀的军功而已。
至于兴替,莫说慕容氏了,即便李鄂弄出一个新的朝廷,恐怕也会命不久矣,只因大宋的民心未失。
就跟司马家的大晋一样,机关算尽、两代人为之筹谋,也不过昙花一现而已,留给后世的除了骂名之外,还剩什么?
如今借慕容氏的肚子,篡了赵宋的皇嗣,才是正经的兴替之路。
辉煌,是需要根基的,除了灭金灭夏的武功之外,大宋文脉的辉煌,也是必不可缺的。
想着自己可以得见的朱熹跟辛弃疾,李鄂觉着,有这俩在,就可以撑起大宋文脉的辉煌了。
文武相合,国无变乱,再土地万里之遥,这才是李鄂心中的煌煌大宋。
“二郎,那议和之事……”
听清了慕容氏的延续之道,慕容彦达肯定也是认可的。
在二郎李鄂身后搞小动作,按他的说辞,不过是被江南的碧玉们,污了视聪而已。
“自然是不议和喽……
再有,江南之碧玉,总归比不上草原的烈马。
兄长,家中那几个散给城中兵卒吧!
莫要因龌龊事,让皇太后面上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