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0章:李治执政三十五载  贞观公务员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不是在科举考试就开始徇私舞弊,就开始欺君的投机取巧的人。

这样的人进入了官场,必定会继续欺君,甚至是欺压百姓。

过了一会儿。

李世民才抬起头,看向了陈平安,问道:“你已经好久都没有写史册了吧?”

“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你就在家中,继续写。”

“朕想要看一看,以史为鉴,知兴衰。”

“大唐如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治国之策、民生之本,你也提到过,大唐后来还实行了募兵制、两税法等。”

“你且再好生地想一想,还有哪一些政策,好的、不好的,都写出来,朕看一看。”

李世民的意思也很明确,要陈平安多写一些民生、国策、制度,而不是一些历史的事件,寥寥几笔,就写了七八年的王朝之历史。

陈平安不可能记得那么多,能记得李治和武则天两人用的那些年号,已经是不错了。

要是等到他写到了宋朝,那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就真的只能写一些大事件,连有一些皇帝都不记得了。

毕竟,宋朝的皇帝,除了那几位,其他的,真的没什么兴趣去了解。

特别是北宋和南宋之交,也就是靖康之耻,看一次,气一次。

这一段历史,比看到武则天登基为帝了还要让人气愤不已,憋屈不已。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恨不得穿回去,打死昏君和奸臣。

回到了宅院。

教导小汉晟学走路和说话,又陪着吴依依,她也快临产了。

孙思邈现在在江南那边,回信都少了。

也不知道在做什么。

没有孙思邈,就失去了一层安全保障。

陈平安也无法,只能是希望孙思邈能够早一些赶回来。

等到吃完了晚饭,这才在书房中,回忆着。

咸亨这个年号,用了四年。

因为陈平安记得有一个帖子说过这事儿。

咸亨四年末,上元元年初,李治自称天皇,加封武氏为天后。

整了个幺蛾子。

紧接着便是第二年,太子李弘死了。

这位唐朝太子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死的也是莫名其妙,随手一笔,太子死于宫中,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至于到底是不是,也不好说。

总之,历史写到了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来,武氏的权柄有多大了。

而李治还要让武氏摄政。

要不是有大臣死谏,还真的让武氏在这一年就直接摄政了。

李治这时候的风眩症已经很严重了,头晕眼花、病入膏肓。

确实是已经无心无力再主政。

若是真正的明君,就应该极力培养李弘,扶持他登基为帝,自己为太上皇,然后稳固李弘帝位。

最后在把武氏给拉下水,从而以绝后患。

可惜,李治没有这么想,也没有这么做。

再然后,就是狄仁杰崭露头角,开始踏上了他的历史舞台。

当然,在这之间,还有一人,那就是刘仁轨。

这位也是李治时期的能臣、忠臣,也是在薛仁贵、苏定方之后的一员名将,镇守边关,守卫大唐。

再然后,就是太子李贤被废。

至此,李治时期的太子,一个李弘不明不白死了,一个李贤被废了。

这唐朝的太子啊。

都不好当。

一直到弘道元年,也就是公元683年,李治死了。

年五十六,在位三十五年。

陈平安写到这里。

其实洋洋洒洒差不多已经写了一千多字。

这一次,倒是没有直接交给李世民,而是继续润色了一下。

在这些年之间,李治又施行了那些政策,又有那些效果,也要写一写。

李世民想要看的就是这个。

陈平安也看过一些相关内容,记得李治在位期间,推行过均田制。

均田制实施,肯定了土地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田产纠纷,有利于主荒田开垦,对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均田制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自耕小农阶层人数大大增多,保证赋役来源,增强了中央集权制。

西魏权臣宇文泰,在均田制基础上创立了府兵制,沿用至唐开元、天宝年间,起用募兵制,停用兵府鱼符,之后名存实亡。

这时候也是沿用均田制和府兵制,成效确实不错,自耕农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可是随着商业的兴起,自耕农又在减少。

有一些百姓无法承担农田产量减少,或者是说靠天吃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