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斤左右,鲁锦打算稍微做重一点,按每套四十斤下料。
最后,其实布面甲还有个优势,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辨识度高,战场上容易区分敌我。
不要觉得这很扯淡,战场上如何有效区分敌我,是个从古到今一直都存在的问题。
欧洲的中世纪骑士就不说了,形成职业军队后,从绿夹克到龙虾兵,再到现代全世界都穿迷彩服,普遍难以区分敌我的情况下,只能往身上缠蓝绿胶带了......
古代如果双方都穿铁扎甲,距离远一点,其实是很难区分敌我的,朱棣就有那么个实战案例,敌军骑兵穿着铁扎甲靠近,结果骑哨以为是己方友军,没当回事,然后等敌人靠近加速突袭的时候,再想反应已经来不及了,朱棣也吃过小败仗。
从那以后,朱棣就下令造红色勇字盔,配黑色甲胄,用以区分敌我,大明赫赫有名朱漆勇字盔就这么来的。
历史上的明军布面甲也有很多颜色,一般按五行五方色来制作,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中黄龙,左右前后中军,分别用五种颜色的布面,列阵时很容易区分。
但是鲁锦用的不是这种阵法,所以颜色就得改改,他准备按照兵种来区分颜色。
圣武军步战战兵用红甲,辅兵用靛蓝色甲,骑兵用白甲,近战陷阵兵用黑甲。
鲁锦亲领的禁卫军用黄色甲,炮兵穿红衣和黄色铁甲背心,各地驻防的内卫军统一穿青色布面甲。
另外也会少量制作一些高档甲胄,作为对将领的赏赐。
当然布面甲也并非全是优点,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里面甲片坏了,外面也看不出来,容易糊弄人,戚继光的绩效新书里就说过这种情况。
这个,鲁锦只能期望用制度解决,比如甲胄不许私造,必须统一制造,然后定期更换,给士兵减少负担和保养成本。
历史上明朝初期也是这么干的,后来就把统一制造武器甲胄的任务,下放到各地卫所了,由卫所自己打造兵器甲胄,这就给了各地武官可趁之机,导致武官克扣制造经费,甲胄难以补充,士兵又没法保养,然后越来越烂。
不过鲁锦并不是特别担心,等他把工厂搞出来,提高生产效率,那统一集中制造的成本会比分散制造低,如果火器的技术水平再提高一些,直接淘汰甲胄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以后也就不用为甲胄担心了。
鲁锦拿着这套刚做好的红色对襟直身甲,还有两条铁臂铠,套在身上比划了一下,他自己觉得是没什么问题,于是又把朱寿和叶升叫来试试。
朱寿倒是没啥意见,穿上之后拿起长枪比划了一阵,又抄起刀牌耍了耍,当即回来说道。
“大帅,这甲挺好的,穿脱方便,一个人就能自己穿,也不影响活动,我觉得可以。”
“那再给叶升试试。”
“好。”
于是他又脱下来给叶升试穿,叶升当即对布面甲的穿脱方便赞不绝口,然后翻身上马,做了一些战术动作,等回来就皱眉提出一个意见。
“大帅,这甲不适合骑兵用。”
“哦?怎么说?”鲁锦有些惊讶地问道。
叶升当即道,“这直身甲确实防护面积大,还容易穿脱,但是太长了,上下一体,坐在马背上转身很别扭,扭腰都不方便,我觉得应该做成上下分体的。”
鲁锦闻言挑了挑眉,让他脱下来,自己穿上骑马试了试,结果果然和叶升的说的一样。
他这时才突然理解一直以来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明中晚期到清朝,布面甲逐渐从上下一体的直身甲,变成了上下分体的布面甲,原来是骑兵的原因。
不过想想也是,穿着一套直身甲,浑身上下箍的跟铁桶一样,能在马背上灵活转身就怪了。
而且明代行军图里的骑兵布面甲,穿的也是上下分体式的,说明从明朝开始,明军骑兵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清朝只不过在分体式布面甲上又发展了一步而已。
既然找到了问题那就改,鲁锦立刻让工匠进行改进,以后步兵仍然用直身甲,骑兵用分体甲。
就在鲁锦督促着打造兵甲的时候,庐州那边终于传来了捷报。
“大帅,来安大捷,东北两路大军合力把来安打下来了!”冯国用亲自从城里跑来报信。
“什么时候的事?”鲁锦一边问着一边接过战报。
冯国用当即答道,“就在大帅回来之后没几天,这个月二十四那日。”
鲁锦闻言点点头,他是十二月二十日回来的,俞通源二十四攻克的来安,送信路上再跑几天,差不多也就这时候了。
鲁锦算算日子,他在铁厂待了差不多十天,今天应该是初三,一转眼就到了至正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