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二章 应天风云动(大章二合一,求一波订阅)  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应天,武英殿。

入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凉爽的天气令人心情愉悦,却灭不掉朱元璋心底的火气。

嘭!

洪武皇帝朱元璋眉头紧锁,将手中这八百里加急的奏折狠狠摔打在御案上,吓得云奇与当值的小内官一哆嗦。

“该死!该死!”

朱元璋大声怒骂道,那封来自济南知府韩宜可的奏折,彻底点燃了他的怒火。

朱标在一旁,见朱元璋动了真火,忙劝说道:“父皇息怒,杨先生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大明社稷,虽然举动稍有激烈,冲撞了孔家,但是他的心是好的。”

济南知府韩宜可的奏疏,朱标也看过了。

朱标震惊于杨帆的雷厉风行,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查出了那么多的东西,后续竟然敢领着亲军都尉府的护卫,兵围孔府,属实胆大包天。

不过从内心上讲,朱标认同杨帆的做法,即便是孔家也不能有罪不罚,倘若顾及孔家的身份,不去捉拿嫌犯,纵容孔家,那大明的律法,岂不是也成了摆设?

朱标担心朱元璋因为杨帆擅闯孔家而生气,治罪杨帆,故劝说朱元璋,为杨帆说情。

朱元璋却是冷冷一笑,道:“咱不是在生杨帆的气,那小子天不怕地不怕,连咱他都敢直言不讳,做出兵围孔府的事情有什么奇怪的?”

“那父皇发火是因为……”朱标愣住了,问道。

朱元璋指着那八百里加急的奏折,道:“咱是在气这些士绅,抢夺田产,横行霸道,居然让人给狗送葬,简直是无法无天,他们不把老百姓当人,随意欺压盘剥,与前元的那些地主,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出身于最底层的百姓,他太清楚在前元那“包税制”的制度下,地主士绅何其残忍,百姓又是过得什么猪狗不如的日子,他朱元璋最恨的就是这种人!

而孔府不仅没有制止,反而成为冯德龙这般士绅的靠山,助纣为虐,简直可恶!

朱元璋越说越气,吼道:“孔家累受皇恩,当年孔克坚的账咱都没有与他计较,现在孔家竟然与白莲教有勾结,太过放肆,杨帆做得好,咱要重重地赏赐他!”

对于孔家,朱元璋其实一直不爽。

当初孔克坚称病,不来应天见朱元璋,只派了儿子孔希学来拜见他,朱元璋心知肚明,孔克坚身体康健,怎么就偏偏这个时候有病?他有病是假的,称病不愿意见朱元璋是真。

朱元璋何等人物?当时就怒火中烧,想让徐达领兵,踏平了山东孔府。

这将李善长与刘伯温吓得够呛,连夜拜见朱元璋劝说,希望朱元璋以大局为重。

大明刚刚建立,前元的势力还未完全扫除,此时若动了孔府,对大明十分不利。

朱元璋无奈,忍着恶心承认了孔希学这个“衍圣公”的名号,给了孔家一堆赏赐。

杨帆上门扫了孔家的颜面,落了孔家的威风,此举将朱元璋多年来的怨气,一扫而空。

朱元璋好似炎热的六月天,喝了一杯冰水,畅快至极,哪里还会责怪杨帆?

朱标愣在原地,原来父皇根本没有责怪杨先生的意思,是他自己想岔了,他有些尴尬地咳嗽了一声,然后转移话题道。

“父皇,杨先生在山东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孔家的事情早晚要传到京城,到时候这京城的士子文官,恐怕会群情激愤,那些官员也会集体上奏,这怎么办?”

杨帆在京城的名声极差,朝堂上的官员,无论是浙东文人,还是淮西勋贵,基本没人喜欢他,这次抓住了杨帆的把柄,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要置杨帆于死地!

朱标为杨帆担忧,朱元璋却毫不在意,他转头对云奇说道:“云奇,传咱的命令下去,从今日起,凡是有关于杨帆的奏折,全部留中不发!”

朱标闻言眉头紧锁,说道:“父皇,您这样做固然能暂时压制住他们,可是时间久了,那些官员会有逆反心理,儿臣怕爆发出来的事情,会闹出大乱子来,父皇可不要忘了当初的钱唐。”

朱标还记得,当初朱元璋想要将孟子的圣像,从文庙里面搬出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文人四处奔走,联名抗议,天下的士子纷纷响应,便是朝中的官员也对此不服,最典型的就属官员钱唐。

钱唐抬着棺材,冒死向朱元璋进谏,请朱元璋收回成命,否则他钱唐将以死明志。

钱唐之风骨刚烈,可见一般,而天下士子中,同钱唐一样,愿意以死维护孟子圣像的人,绝不会少。

朱元璋何等强硬的君王?最终却只能妥协。

贵为皇帝,朱元璋想动的还只是孟子,不是孔子,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杨帆不过是一钦差,冒犯的是孔子,闯入的是孔府,天下士子眼中的圣地,那反扑将多么猛烈,朱标不敢想。

朱元璋却摇了摇头,道:“杨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