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六章 杨帆的手段  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工部尚书赵俊揣着手,低声说道:“今日早朝,陛下一定会商议军务的事情,两位大人,你们意下如何?”

前几年,上任工部尚书薛祥因为中都案一事被处死,后赵俊升任尚书职位,不过对比于薛祥,他却是小心谨慎了不少,准备先探一探口风。

户部尚书楼覃笑而不语,倒是一边的刑部尚书吕宗艺眉头微皱,嘟囔着:“不好,不好……”

赵俊小心地问道:“哦?吕尚书觉得,杨大人提出的军务改革不好么?”

吕宗艺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道:“非也,军务改革一旦开启,被查处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那我刑部明年大半年都不用忙别的了。”

啊?

赵俊闻言哭笑不得,正欲说两句,就听到云奇那标志性的洪亮嗓音:“陛下驾到!”

群臣瞬间整理衣冠站好,待朱元璋进入奉天殿正殿后,跪拜山呼行礼。

行礼结束后,朱元璋便开始了例行的商议国事,从北方的边防到南边明年的防水患,从年末的祭典到藩王的王府建造,这一商议就过去了一个时辰。

最后朱元璋清了清喉咙,说道:“政务都商议完了,咱说一件最近让咱犹豫的事情,诸位爱卿应当也知道了,顺天府知府杨帆,给咱上了不少奏疏,里面提到了军务变革的事情。”

群臣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可以说这件事,整个应天城的官场就没有人不关注的。

“杨帆说,这军户的日子过得苦,这才有了顺天府白莲教的乱子,遍布顺天府各县,甚至还差点让魏国公出事,所以这变革是非施行不可的,诸位爱卿都说一说吧。”

朱元璋举棋不定,众人都看得出来。

胡惟庸神色平静,目光往某处望了一眼,立刻就有一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臣朱梦炎,有话要说。”

这位朱梦炎来头可不小,他的祖父朱粹中是宋朝末年漕贡进士,一家三代人,横跨了三个朝代。

朱梦炎从小得到朱粹中的指导,在元朝至正十一年得了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按察司经历、礼部员外郎等。

洪武十一年六月,也就是今年年中,才升任了礼部尚书。

朱元璋来了兴致,想听听朱梦炎这礼部尚书,对军务改革有什么看法。

只听到朱梦炎恭敬地说道:“陛下,臣认为边疆战事尚未平息,需要将士们效命,贸贸然做变革,会导致军心不稳,故此时进行军务改革,不妥当。”

朱梦炎话音落下,就听一位御史台的言官也站出来,附和道:“臣附议!军中的制度已经延续很久,而我大明军队所向睥睨,这不正证明了当今军务制度的优良?若是按照杨大人的意思胡搞乱搞,那才是取乱之道!”

朱元璋背着手来回踱步,他没有赞赏朱梦炎与那御史言官的话,也没有批评他们,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们还有其他看法吗?”

朱梦炎缓缓地退回了位置,这对军务改革反对的第一枪,朱梦炎已经打响了,就看后面胡惟庸的安排了。

曹国公李文忠缓步走出,道:“陛下,臣倒是觉得杨大人提出的改革颇有见地,其中对军户家中所种田地免征面积扩大、减少‘军户参军五丁’方可考取功名,以及设立官员监督军官防止贪墨军户粮饷等建议,都颇有道理。”

李文忠一站出来,立刻有不少的官员暗暗点头。

然而李文忠刚说完,就有一人反对,御史大夫陈宁站了出来。

“曹国公所言未免太草率了,这军务改革要单独设立一监察机构,所涉及的官员数量太大,且杨帆觉得这监察机构要独立于六部,甚至还不受中书省节制。”

陈宁露出一脸的忧虑之色,道:“请问曹国公,这新的监察机构既然没有约束,您怎么保证它不会内部腐败成风?与各级将官勾结?到时候他们沆瀣一气,压榨军户,岂不是本末倒置?”

李文忠冷哼一声,说道:“军中的事情,陈大人一个文官怎么懂得?吾觉得杨大人的建议每一条都切中要害,若是能实行下去,对于军户来说,将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陈宁倒是没有生气,而是笑吟吟地说道:“曹国公此言差矣,下官虽然是文官,但无论文武都逃不开人性,杨帆的改革措施太过于激进,若是强行实施,恐怕会产生逆反,到时候军中生乱怎么办?”

李文忠与陈宁辩论了一会儿,谁都说服不了谁,只能各自偃旗息鼓。

朱元璋目光转了一圈,落在了胡惟庸的身上,问道:“胡相,你怎么看?”

胡惟庸被点了名,不慌不忙地走出来,说道:“陛下,大明是陛下您建立的,这军中的制度也都来自陛下您,臣不懂军务,但是臣知道,陛下英明神武怎会错?故这军务制度不应该做变革,若是变了,岂不是向天下人说,陛下有错?”

说着,胡惟庸更是遥遥指着北面,道““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