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章 平辽策  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天夜里,杨帆入宫,将胡惟庸、陈宁、涂节、赵庸被诛杀的消息,告诉了朱元璋。

朱皇帝很淡定,甚至还问杨帆道:“咱准备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四处学士,杨帆,你可有推荐的人选啊?”他似乎根本没有将胡惟庸四人的死讯放在心上。

杨帆却心中一动,他明白大明未来“内阁”的雏形,已经初现端倪了,杨帆轻声说道:“臣对朝廷的官员不甚了解,不过,臣听说有一位叫做吴伯宗的大人,为人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因为得罪了胡惟庸,被贬黜出京城,这位吴大人或许可为学士。”

“吴宗伯的确是个好人选,礼部的侍郎邵质,翰林学士里面有个宋讷,都是不错的人选。”

朱元璋负手而立,示意杨帆与他一起出武英殿走走,此时他的心情不错,脚步都比往日轻快许多。

只听他轻声说道:“咱决定废中书省,将中书省之权柄分到六部去,你觉得如何?”

杨帆暗暗苦笑,您朱老板打定主意,将中书省废除,他怎么看重要么?

斟酌了一下,杨帆说道:“自古丞相的权柄过大,制衡君权,而今除宰相,陛下的政令可畅通无阻实施,乃是一桩好事。”

顿了顿,杨帆继续道:“不过有一件事,臣想提醒陛下,否则不吐不快。”

朱元璋的眉毛一挑,他就知道杨帆肯定有别的话等着他,挥挥手让杨帆尽管说。

杨帆清了清喉咙,道:“陛下而今设立的四处大学士,应当是用以咨政,这一点从三位大学士的官职就能看出来,陛下裁撤中书省,将权柄集于一身,可陛下,未来大明的君主,不会各个如同您一样。”

杨帆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担忧:“陛下是马上皇帝,身体强健非常人能比,您在时,这四位大学士所在的机构就是一咨政结构,未来陛下您将大明交给后人,这机构的权势必将逐渐膨胀。”

朱元璋建立的咨政机构,便是未来大明的内阁,而内阁首辅在历经百余年的变革后,俨然成为另一个名称的“丞相”,甚至比当初的丞相集权更加严重。

听到这话,朱元璋的眉头微微皱起,杨帆的话给他提了一个醒,这咨政之机构创建的初衷是好的,不过,朱皇帝显然将后续的皇帝,与他自己相提并论了。

朱元璋的体力充沛,精力旺盛得可怕,光是这一点,哪是后来的皇帝能比的?他背着手,说道:“你觉得,咱后继的继任者无法压制那些个大学士?朝中有开国功臣之后在,那些个功勋武勋还压不住几个小小的文官?”

杨帆沉默了片刻,他总不能说永乐之后没几年,“土木堡战神”会将大明的武勋给送了七七八八吧?

“人间事都是此消彼长,残元早晚都要灭亡,纳哈出亦不会是我大明的对手,到天下平定之后,治理天下终究是要文官的,故这诸位大学士所在的机构,肯定会成为未来大明的核心。”

朱元璋看了杨帆一眼,笑了:“杨帆,咱以为你去了顺天府几年就改了性子,未曾想骨子里是一点没变,这事儿你心里想了很久了吧?说吧,你可有什么建议?”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建议不敢说,不过,臣觉得未来这入内阁之人,不可一味从翰林院等地选拔。”

朱元璋的脸色一冷,说道:“不从那些地方选拔,你要从哪里选拔?”

杨帆不急不缓地说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然陛下选拔大学士,多出自编、检、讲读之官员,这些大人们学问自然是一等一的好,但是,这些大人却缺少从基层历练的经验,如此长久下去,咨政会有偏颇。”

杨帆的意思很明白,这内阁未来的人选,需从下面一步步走上来才能了解百姓的情况,才能真正成为大明的柱石。

朱元璋若有所思,道:“此事咱会再斟酌斟酌,杨帆,关于辽东的事你回去考虑了那么久,可有方略?”

说起此事,杨帆来了精神,道:“臣已经写好了方略,不过没有带在身上,臣愿意向陛下说一说臣的‘平辽策’。”

“平辽策?你好大的口气啊,纳哈出屯兵金山,号称拥兵二十万,你能平了?”

杨帆微微一笑,道:“所谓事在人为,臣之平辽策第一步,便是陛下您设立辽东都司,以军事来统御我大明所占下的土地,此时,我大明在辽东根基未稳,想要以寻常的方式来统御很难。”

朱元璋没有任何的反应,这一点,杨帆想的与他想的倒是不谋而合。

“第二步,以卫所站稳脚跟之后,便要就地屯田,效仿魏国公在顺天府与山西之事,解决当地驻军的粮草问题,同时,迁移百姓往辽东,设立屯田点。”

杨帆侃侃而谈,那些方略已经在杨帆的脑子里面过了多少回,就算不看,他也能对答如流。

“屯田日久之后,当地的百姓也日渐安稳,便可以对纳哈出用兵,而纳哈出所控制的地方,有三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