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8章、做皇帝就是要雨露均沾  光宗耀明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首辅离朝,国公薨逝。

没人知道李贽被单独留下之后那短短时间里,皇帝又和他说了什么。

随后李贽只是被安排住在一个寺庙里。

住寺庙不奇怪,京城来往的官员及士子都喜欢投宿寺庙。

张问达在御前说徐文璧是李贽妨的,得了皇帝一通怼。然而沈一贯的请辞确实是因为皇帝不仅不问罪李贽反而召他入京,徐文璧又确实是在李贽入宫当日去世了。

都说是早晨起来不小心摔了一跤。

虽然年纪大了,腿脚一软或者有时候起猛了难免有这样的可能,但确实太凑巧了。

所以张问达在御前表达的意思,不仅坊间有议论,也有官员干脆借题发挥。

或上奏本或上题本,都留有余地。

辍朝的三日间,徐文璧的头七里,也确实有人递辞表。

准确的说有十六个人。

这数量虽然仅占在京官员的几十分之一,但毕竟有十六个人,而且有那么五个是刚刚选出来准备到太学任教的学官。

对这十六个人,朱常洛心里当然是不待见的,所以没有挽留,但也没有恩准。

留中就好。

接下来的工作交给申时行去做。

请辞表达过态度、争了一波名声就好,一而再再而三的话,那就干脆回去。

好在李贽就此又像是被忘了,皇帝没有再想起他。

紫禁城当中,朱常洛这个时候终于听闻了长兴知县疯狂的做派,知道江南考察优免已经开始进入重要阶段,也收到了谢廷赞的密奏。

这家伙居然要搞浙江按察副使陈经济,并且直说这么多年浙江的问题不小。陈经济只是浙江地方的一个中坚官员罢了,浙江比较嚣张一点,当然还是因为沈一贯在内阁。

谢廷赞还不知道沈一贯已经退休了。

那么沈一贯回到老家之后,他亲自做表率来厉行优免、避免被皇帝清算,浙江不会冒出什么大问题来。

官员们过去通过宁波宁波市舶司、通过漕河及各种渠道中饱私囊,现在还不算主要矛盾。

眼看舒柏卿在长兴县这么搞也没逼反哪一家,朱常洛对江南局势更有底了一些。

正如自己之前所分析的,大明如今至少“兵威正盛”,内忧外患都不明显。

恩威并施之下,纵然还是有些乱子,但不会很大。

泰昌二年的大明还不是很具备让人觉得造反能成功的土壤,上一个造反的千年世家播州土皇帝现在坟头草刚长过两茬。

于是朱常洛其实多花了不少的时间在看李贽的著述。

老和尚骗人。

《藏书》就有六十八卷,是纪传体史论。老和尚品评了战国至元亡时一共八百多个名人,个个都有他自己的看法,与传统见解出入很大,个个都是为了反对如今的儒学。

这个看着倒是挺有趣,毕竟是品评一个个名人。

但什么《初潭集》十二卷、《焚书》六卷,看起来就要头大得多了。而老和尚这一辈子号称“笔墨常润,砚时时湿”,水出来的文字数量很吓人。

好在李贽反对复古文风,在创作上提倡“童心”,“绝假还真”,直接抒发己见,看起来倒并不算太难。

当然,这也是因为朱常洛已经习惯两年多了。

看过了太多云山雾罩的奏疏、实录,忽然看到李贽的文风之后有一种通畅的爽。

于是就更加纠结了。

“陛下,夜深了。”

深夜的养心殿里,刘若愚和王佳月还等着他。

皇帝这些天确实看得入神,除了览阅纪要、择一些重要题本奏本批朱回信之外,其余时间倒是都用来看书了,每至深夜。

入神到已经有八天没有召人侍寝了。

当然了,定国公头七刚过,陛下哀痛不已,这也说得过去。

但现在刘若愚提醒他该休息了。

朱常洛放下了手中的一卷,看了看刘若愚:“你这些天也一直没事跟着看,你有什么心得?”

“奴婢本就学问不精……”刘若愚可不敢乱说。

“狂不狂?”

看皇帝非要追问,刘若愚才说:“奴婢只看到藏书前些卷……他说写这书是为了前人出气,确实有与千万人作敌对之狂……”

“品评夫子的话呢?”

“奴婢不敢妄言。”刘若愚又低下了头。

朱常洛现在已经有个大概认识了,虽然只是草草看了他的一小部分著述。

最离经叛道的,当然是他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封建道德伦理的基石啊。

其实这老和尚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确实有他的标准:实际成就和才干。

说穿了更加看重能力,而道德教条就被他放在其次甚至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