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4章 矛盾  人在东汉,开局公孙度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秋之后水流明显变小,拒马水也不像黄河以及南方的那些河流水量充沛,且拒马水下游地势平坦,水流不受约束的四处逸散,如此境况下,好不容易积聚的洪水,能够将波峰席卷到涿县城下就很不错了。

而最为主要的,便是冀州军的行营驻扎位置,特意选择了平原高地,且周围的营墙土垒也都是下了功夫的,大水很难对这支大军造成多大的杀伤效果。

公孙度看重的是大水过后的后续影响,粮草被水浸泡,柴火被水打湿,兵卒经受一场过境洪水,病疫发生的可能性,泥泞湿滑道路对后勤的拖累、对军队撤退的阻碍,以及最为重要的,大水在冀州军兵面前席卷而过后对军心士气的打击。

公孙度本以为以上便是自己预料的最好前景。

然而,让他预感不及的是,根据公孙度所看到的报告,昨夜为了偷城,袁绍派出了自己的精锐兵卒,而这些兵卒,除了少数登上城墙,且在与幽州军援兵交战中投降幸存外,城下的那些列成严整阵型,随时整备突入涿县城大开杀戒的军兵们,尽数消散于那一波最大的洪峰之中。

看到这里,公孙度的嘴角缓缓翘起,禁不住幻想着:“袁绍那厮,不会死在昨夜的洪水中了吧!?”

然而,即便知道袁绍军此刻正是处于崩溃边缘,公孙度也不能贸然出兵,他也不能保证袁绍有没有狗急跳墙,在营地里憋足了力气就等公孙度前去踹营。

念及此处,公孙度看着囫囵吃完朝食的手下军将们,目光停在沉默喝粥的张敞身上:“此前散在城外的斥候有消息吗?让他们前出,给我探清楚袁绍营地底细。”

涿县城外,洪水过后的大地一片狼藉。

折断的枯木、满地的泥浆、以及因为活物死亡后腐烂而弥漫起的浓重腥臭味。

阿嚏!

河面上的一阵腥风刮过,激得袁绍连打喷嚏,此刻的他金冠偏斜,头发散乱,脸上伤痕累累,身上的衣服也被撕扯成一条条的。

此时的袁绍还有些恍惚,每当回想起昨日那阵水波,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当时居于后方的袁绍身边有着数千训练有素的冀州精锐,有这些人的护卫,袁绍丝毫不惧公孙度的骑兵冲击。

然而,上天给他开了一个玩笑,打败他的不是列阵冲锋的骑兵,而是席卷一切的汹涌洪水。

幸好袁绍好排场的习惯拯救了他,马车拼装出来的巨大木台,在洪水中充当了木筏作用,使得他于这场灾难中得以幸存。

数千军兵在一瞬间被水流席卷,尽数消散于波涛之下,这样的恐怖场景,让袁绍都有些精神恍惚。

就在袁绍想着如何自救时,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马蹄声。

“主公!”远远的,袁绍看见了沮授浑身泥浆的身影,他的身后,跟着许多同样狼狈的冀州骑兵,骑兵手里的旗号是高字。

看到高览的旗号,袁绍长长松了口气,差点晕倒过去。

“主公!我等护送你回营!”

沮授连滚带爬的靠近袁绍,见到袁绍安然无恙,一边大呼主公洪福齐天,一边连声说道。

“不!”

在高览帮助下上了一匹战马后的袁绍拉扯缰绳原地掉头,眼神迷离片刻后又变得坚定:“不能回营!大军没救了!自那张辽攻破易县后我等就败了,昨日的偷城,不过是麹义的拼死一搏罢了。”

回想起昨日的洪水,袁绍嘴角抽了抽:“没想到啊,公孙升济还给我留了这么一手。”

说着袁绍将自己的金冠取下,丢在了满是泥浆的草地上,只将散乱的头发一扎,回望不到百人的骑兵众,他眼神恍惚瞬间,觉得此刻与他那日冲自洛阳奔逃时颇多相似,顿觉一种重活一世之感。

“走,回邺城。”

而在涿县城下,冀州军大营中,情况远比公孙度想象中的还要恶劣

袁绍失踪,而冀州军的精锐于昨夜的洪水中损失惨重,营中剩余的兵卒在凄风苦雨中瑟瑟发抖,生怕黑暗中杀出披甲持锐的幽州将卒。

而到了黎明放亮,天色放晴后,留给这一支庞大的冀州军团的更是无尽的麻烦.

袁绍这个绝对的领头羊失踪,其他有威望的将官又在洪水中失散,被赋予留守营寨的老将淳于琼面对这样的境况也无能为力.

冀州的团结局面本就是建立在袁绍的前途一片光明的基础之上的,淳于琼代表的外来系与田丰等冀州的本土系矛盾日深,终于在这个危机时刻爆发开来。

淳于琼想要短时间集中权力来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幽州军威胁,故而想要对营中的冀州本土势力下手,却没想到田丰对此早有准备,凭借冀州人的人数优势,当即便与淳于琼在营地中展开了厮杀。

幽州军的斥候靠近营寨时,正是见到了这一幕。

庞大的冀州军营地中,被水泡过的寨墙摇摇欲坠,箭塔上的兵卒有气无力,却无人对此加以整顿,只因为他们都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