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说剑 下  铁剑无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河南三门峡的一处客栈中,一位莫约八九岁的童子坐在位置上,对着蜡烛阵阵失神。旁边的中年男子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问道:“宝儿,是不是想家了?”宝儿轻轻嗯了一声,道:“也不知,风师兄、宁师兄他们怎么样了,有没有想我。”

中年男子轻轻一笑,道:“原来宝而不是想家了,是想山里的玩伴了。”宝儿又问道:“师父,你说今年山上过年热闹吗?”中年男子道:“想必是热闹的。”宝儿趴在桌上,神色暗淡,似是想起往年山上的热闹景象。

过了良久,宝儿问道:“师父,咱们这是要去哪啊?”中年男子道:“去洛阳。”宝儿又问道:“我们去洛阳干嘛?”中年男子道:“去看人比剑。”宝儿道:“比剑有什么意思?山上的师兄他们不是天天比剑?我都看了三年,也没什么意思。”中年男子齐道:“他们比剑为什么没意思?”宝儿不假思索的答道:“看他们比剑,和练剑也没什么区别。就是把我们昆仑派的剑法,又练了一遍,只不过面前多了一个人而已。”

中年男子哈哈大笑,声音之中甚是得意。宝儿不明师父为何发笑,问道:“师父你笑什么?难道是我说错了吗?”中年男子笑道:“没有,你说的很对。”宝儿摸了摸头,心中更是不解,为何师父说自己说的对了,还要笑自己呢。

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昆仑派的项未平,宝儿是他的唯一的弟子。项未平自长安一战,败于陈庆之之后,一直未下过昆仑山。然而去年腊月二十四,他却突然收到一封信,信上说:“陈庆之要与杨少卿在洛阳比剑。”项未平一来是静极思动,二来是对这场比试十分好奇,三来也是想带着弟子四处走走,看看天下的剑客与风光。

宝儿问道:“我们要去看谁比剑,他们厉害吗?”项未平道:“我们要去看陈庆之和杨少卿比剑,他们都很厉害。”宝儿又问道:“有多厉害?比山上的师伯、师叔呢?”项未平道:“要厉害的多。”宝儿啊了一声,问道:“那和师父你比呢?”宝儿又摇摇头,自己答道:“师父你剑法这么厉害,他们怎么可能比的过你呢?”项未平笑了笑,道:“他们可不比我差。”他顿了顿又说道:“当年我就败给过陈庆之!”

在宝儿的心中,项未平就是无敌的存在,他很难相信师父竟然比剑输过。宝儿吃了一惊,嘴巴张的老大,半晌合不拢。项未平看到宝儿震惊的面孔,轻轻地摸了摸宝儿的头,笑道:“怎么?你师父难道还不能输?”宝儿似乎有些委屈,说道:“不是,只是,只是……”项未平叹了一口气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我确实是在剑道上的造诣不如别人。我自己输的心服口服,没想到你个小鬼头还来替我打抱不平。”

宝儿道:“师父你放心,总有一天我会打败他,给你报仇的。”项未平笑道:“好,那师父就等着你给我报仇了。”宝儿重重的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项未平感叹道:“不知道十几年过去了,你的剑道到哪一步了?若是再战,你能接得住我几招?”听他的话十分自信,竟觉得陈庆之不是他的对手。

宝儿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的问道:“师父,你一直说剑道,剑道,到底什么事剑道啊?”项未平打开窗户,指了指夜空,道:“这就剑道。”宝儿奇道:“我只看到了黑黑的天空啊,并没有看到剑道啊。”项未平道:“我们生活在这片天空之下,这片天空有没有规律呢?”宝儿认真的答道:“当然有规律了,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他出来了就是白天,回家了就是黑天。还有,每年都有春夏秋冬四季,春天耕耘,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冬天收藏。还有很多,这些都是规律啊。”项未平点了点头,道:“不错,这些规律就是天道,天道演化为剑,便是剑道。天道无穷,所以剑道也无穷。”

宝儿问道:“既然剑道无穷,为何还要去追逐剑道呢?庄子不是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而随无涯,殆己。”为何我们还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东西呢?”项未平反问道:“那你看庄周有没有因为生命有限,而放弃对道的追求呢?”宝儿低下头,认真的想了想,答道:“没有。”

项未平接着说道:“晋平公问于师旷:“吾年七十,欲学,恐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熟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人生不过百年,在浩浩的天道,你我确如蝼蚁一般。那我们就要因为自身的渺小,而自甘堕落,放弃努力吗?如果人人都是这般想法,那么不管过了千年,还是万年,人类还都只是在历史中摸索的瞎子。

伏羲画八卦,便是将这浩如烟海的天道,镌刻留于人间。文王演周易,便是通过天道的变化,来推演人道的变化。仲尼做十翼,便是将繁杂的天道,运用于人道……伏羲、文王、孔子三位圣人,若也是觉得人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