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驳析“毛文龙意图与皇太极联手攻明”说——从毛文龙与后金往来信中看  庶帝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登基之后,对毛文龙猜疑日重,毛文龙既不得志于朝廷,抗金斗争又不能有为,为求自固之计,他又开始与后金进行议和、洽降的活动。

其实,早在天启四年七月,努尔哈齐就“咨文移龙求和”,又派李永芳寄札毛文龙称“将龙在辽族属未遭诛戮者尽行优待,诱龙同叛,中分土地”。

毛文龙“连奴酋来使暨李永芳恶札星夜差官缄封,护送进呈”,熹宗以其“不行反间,升秩赏赉,兹从优再加左都督,仍赏大红蟒衣一袭,银五十两”。(《明熹宗实录》卷48)

天启五年二月初一日,努尔哈齐遣刘维国、金盛晋致书毛文龙,信中挑拨毛文龙与明廷和朝鲜的关系,劝其攻打朝鲜义州,又招降毛文龙:

“我之意,以尔取朝鲜之义州城,与我相倚而居,则朝鲜岂敢犯尔?尔驻义州之后,朝鲜若降则罢,若不降,则来借用我兵。尔若如此与我相倚,迫使朝鲜投降,则尔之前途无量矣。

尔既得罪于尔帝,已不能回明,而朝鲜又不容尔,我能置尔於不顾乎?尔向何处?倘若尔因派遣奸细收纳逃人,而恐我责备于尔,各为其主效力,岂有复存恶念之理乎?尔若降我,岂不亦如此效力于我乎?”

等信函已到毛文龙处,努尔哈齐又假拟汉官投递毛文龙的信函,信中称愿与毛文龙里应外合:

“今金国汗欲弃辽东之地,移向其本土,岂能弃其生身之地及父祖之骸骨而去耶?故我等众官商议,致书老爷乞一生路。老爷若以我等不得已而降之,被强迫而生之,怜悯于我等,则望亲书保文或答付寄来。我等若有可能,即夺一城池而居之;若不能则登千山。乞老爷务将所思缮文训示,并速交来人赍回,迟久恐被发觉。”(《满文老档·太祖朝》)

努尔哈齐的设间不过是埋伏诱奸毛文龙的手段罢了。毛文龙一度信以为真,派兵北上。

据《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8仁祖三年三月己巳载,“毛都督以为贼将李永芳到凤凰城求和,遣参将、游击时可达、杜贵等七将,领六千兵,发向义州。或云都督之诡言矣”。

乙亥载,义州府尹李竞驰启曰:“督府十将句催船只,若将渡江者,然而终不渡江,还向蛇浦”。

可见,毛文龙最后发现事有蹊跷,并没有上努尔哈齐的当。

该年十二月,努尔哈齐又授意李永芳等差人往三山岛诱降毛文龙。使臣初五日至,二十八日始回。

据登抚武之望称“毛帅深讳之,千方百计以图遮饰”。

后来,毛文龙将来使“分尸游示”。(《明熹宗实录》卷71)

天启六年五月鞍山诸役,东江精锐损失惨重。

二十,努尔哈齐乘机诱降毛文龙:

“闻尔毛将军谓我为何杀人,若不杀人,谁不愿降。

辽东、广宁之人原系朱氏皇帝之民也,因天授与我,故我以国增、兵增、钱粮增而悦之。自旅顺口以北至开原,自镇江以下至广宁,皆养育之。

然欲养而不从,竟杀我所任之官、所遣之使,奸细往来,叛逃而去。对此岂能不杀,而平白释放以遣之乎?我之所杀者,理也。由我处逃出,愿结尔而前往之人,尔收容后,不加豢养,却令其从军,反戈而战,故于各处之被杀者,乃尔所杀,非理也

……毛将军,我曾以为尔乃明智之人,今尔不知天时,是愚味也。明运已终,劫数未尽,无处不杀汉人。安邦彦将山阴、安南、贵州、四川、广西、云南、曹县、滕县等处,所杀者尚少乎?实乃明灭之时也。天之所灭,尔能救焉

……毛将军,无论尔如何为君效力,然尔国亡时已至,君臣昏聩,反致殃祸于尔,何益有哉?

明国已亡定矣!

各处刀兵纷起,丙辰年大风,都城内各殿之树连根折断,牌楼石柱亦被摧毁。戊午、己未两年,都城内河中流血,此皆非天示灭亡之兆,使之知儆乎?天时古鉴,将军何以不知?望尔深思。时机失尽,悔之何及?

佟驸马、刘副将皆只身逃来,李驸马及辽东、广宁之官员,皆获于阵前。彼等皆被擢用养育,尔不知乎?尔若诚能向我,则待尔优于彼等”(《满文老档·太祖朝》)

据《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13仁祖四年闰六月甲寅记载,毛文龙“出示奴贼所送牌文,招入持来假鞑,往复问答,而门禁极严,无从听闻”。

一番思虑之后,毛文龙差二人答书努尔哈齐,信函史籍不载,但中有议和之意。

闰月二十日,努尔哈齐遣回毛文龙使臣,并复书拒绝与毛文龙议和:

“此战乃我兴之乎?实尔明万历帝肇之也。今明帝如愿担承兴兵之过而议和,并遣大员持盖御玺之书,经山海关前来,则可与之相议耳。岂可与尔看守南逃之人议之?”(《满文老档·太祖朝》)

七月,使臣回到皮岛,毛文龙修书严斥努尔哈齐。

据《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1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