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淡然一笑,就当没听到寇季的话。
寇季十分大方的道:“只要能让我大宋变强,担上一个厚颜无耻的名声又如何?总归是我们得益,而不是别人得益。”
范仲淹赞叹道:“先生高义……”
寇季摆手道:“行了,你就别奉承我了。你只需要如实将我的意思转达给苏洵就行。顺便也告诉其他人,放手去做,有什么问题找我。
我一定会想办法帮他们,为他们打开方便之门,让他们放手施为。”
范仲淹拱手道:“学生一定如是转达。”
说完这话,范仲淹又道:“可先生您不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学生等人心里都没底。”
寇季瞥了范仲淹一眼,没好气的道:“你们是觉得我现在清闲是吧?有人在帮你先生我做马前卒,我现在乐的清净,你们居然盼着我去接替马前卒?”
“马前卒?”
范仲淹一愣,思量着道:“现在吕相在做的事情,就是先生要做的?”
寇季点头道:“不错,如今我大宋诸多战事皆以结束,哪里用的了那么多兵马?即便是为辽地招募坐镇的地方兵,也要不了两百万人。
之所以募兵两百万,就是为了向辽地迁移百姓。
若是朝廷下发文书直接迁移百姓的话,恐怕各地的豪门大户,乃至地方官府都会反对。
可若是以募兵的名义先将一部分百姓迁移过去,给他们坟地,让他们得到好处,看到好处。
再借着他们将家人迁移过去。
那么辽地的人口立马会得到充实。
辽地的田亩也不会再荒废下去。
辽地会快速蓬勃的发展起来,也会尽快的融入到我大宋。”
范仲淹听到此话,眼前一亮,“两百万精壮在辽地安家落户的话,少说也能吸引六百万人过去。
再加上此前迁移的宋人,以及随后有可能迁移过去的将士们的家属,辽地的宋人很有可能会达到千万?
如此一来,辽地的宋人和罪籍就达到了一个持平状态。
这对苏洵他们管束辽地、消化辽地,帮助十分大。
对我大宋消化辽地,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若是依照老的方式消化辽地的话,恐怕得数十年。
可若是迁移一大部分百姓过去,时间会缩短好多倍。
先生此举确实厉害。”
寇季笑着摇头道:“你只看到了厉害的地方,却没看到不利的地方。近一千万人迁出,各地势必会出现一些萧条,百行百业都会进入到短暂的寒冬。
而在迁移百姓前后,地方上的豪门大户都会闹事。
光是将他们闹出的事端一一解决下来,就得耗费不少时间。
而我大宋要扛过这一次百行百业的寒冬,恐怕也需要四五年时间。
而这四五年,就是最考验你我的时候。
扛住了,万事大吉。
扛不住,就会被豪门大户撕得粉碎。”
范仲淹正色道:“学生已经决定的倾其所有,自然不会害怕什么。”
寇季点头笑道:“有这个想法很好。随后官家要交给你的差事,就跟性命挂钩。你若是干好了,大功一件。
若是干不好了,必然会身死道消。”
“何事?”
范仲淹追问。
寇季笑着道:“到书房说吧。你好不容易到我府上拜访,不请你去书房坐坐,说出去别人还以为我寇不近人情呢。”
范仲淹一愣,随后失笑道:“是学生唐突了,学生登门拜访,居然没带拜礼,实在是不该。”
寇季一边引领着范仲淹往书房走,一边问道:“你觉得我是缺你那点拜礼的人吗?”
范仲淹笑着道:“学生可听说,府上公子走的时候,可是带走了寇府所有的家财。先生您是身无分文,就是身处的这座宅子,还是官家赐的。
一应吃穿用度,也是宫里送的。”
寇季听到此话,十分不乐意的道:“你先生我是什么人?大宋公认的敛财圣手,民间立着长生牌位的活财神,还能被小小的钱财困死?
就这几个月,先生我足不出户,已经收了数十万贯钱财了。”
范仲淹有些惊叹的道:“先生有凭空生财之能?”
寇季摇头道:“那倒没有……我虽然足不出户,但有个跑腿的。”
范仲淹一愣,似乎想起了什么,笑着问道:“可是寿王殿下?”
寇季有些意外,“你知道?”
范仲淹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先生有多久没上街了?”
寇季计算了一下,道:“从辽地回来以后,就很少上街。在外面奔波久了,就喜欢在府上带着,陪一陪妻女。”
范仲淹感慨道:“那先生您该多上街看看。如今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