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章 费脑筋的活字印刷  病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枢又夹了一块肉,

“不需要他们相信,这只是一个政治表态,政治你懂吧?”竹樱应该不懂,“政治”这个理念是近代才由西方传入的。

“我又不傻……你不在乎别人知道是你提出的防疫之法,只是向官家和太子表态你无意大位,太子把你的说法转述给官家,而官家在你面前不提及此事,就表示他们都接受了你的表态”竹樱恍然大明白。

“孺子可教。”赵枢点头道。

“可是,郡王为何……”白露的声音越来越小,话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她想问什么。

“朝堂争斗可不比菜场吵架,文人犯事还好,我大宋不杀士大夫,但对宗室争储来说,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如果真到那一步,我肯定是被软禁到死,而你们……”

“吃饭吃饭……”

众人吃完饭,打了几圈麻将——不用说这又是赵枢的点子,精致的瓷制麻将,东京最流行的玩乐方法,建安商行出品,居家旅行待人接客必备精品。

然后各自回屋休息。

赵枢刚吹灭油灯躺倒床上,就听门“吱呀”一声——皇后进赵枢房间都会先喊一声,不打招呼就进赵枢房间的,全天下也只有一个。

“你干嘛?”赵枢被惊吓到了,这么晚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他还是个孩子啊!

“你跟我说实话。”竹樱关上门,走到床边搬了椅子坐下,声音冷冷地说。

“呵呵,你怎么看出来的?”赵枢笑问道。

“你是我一手带大的,你一碰筷子我就知道你要夹什么菜。”

“那你猜猜我要干什么?”

“你要学李世民。”

“不准确,我可没想杀大哥。”

“要我怎么做?”

“你能这么说让我很意外,我还以为需要花很大力气说服你……”

“别废话,赶紧说,说完我还要睡觉。”

“嗯,那好……”

二人的语气一点也不像要做一件惊天大事……

二人一直商议到深夜,赵枢估计明天又要睡到中午了。

果然,第二天午时赵枢才醒,吃完午饭后,赵枢决定还是去别院一趟,商量一下活字印刷的事。

这次赵枢没带白露,带上侍卫策马出城,不到半个时辰便到了别院。

邓宽还在维持堆谷场的秩序。

“这几天怎么样?”打过招呼后,赵枢问道。

“没再有新病患,原来剩的十个也有七个痊愈了,现在还有三个,也快好了,郡王,咱们成功了。”邓宽脸上少有的兴奋。

“呵呵,早就预料到的事,有什么奇怪的,难道你信不过本王?”看到邓宽罕见的表情,赵枢也忍不住打趣。

在堆谷场策马转了一圈,依然井井有条,没有便溺,没有尸体,也没有其他地方的臭味。

“不错。”赵枢评价到。

赵枢从二十天前抄卫生条例时就在考虑活字印刷的事,众所周知,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是中国发明的,然而众所不知的是,中国只是“发明”,但没有“发扬”,中国历史上,活字印刷书籍的数量在印刷书中只占1%的份额。

反倒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四个世纪后的古腾堡印刷机引导了欧洲的媒体革命。

究其原因,一是活字不整齐,还经常出错,入不了上层读书人的眼,有身份的人著书立说都会花大价钱做上好雕版用来传家,而宫中直接用文人手抄。

二是活字印刷工人需要识字,要知道古代文盲率一直在90%以上,而雕版印刷工人是不需要识字的,这就导致活字印刷人工费用更高。

三是——中!国!字!太!多!了!八万多个汉字,常用的就有三千五百个,因为每张纸会有重复的字,所以每个常用活字都要做十个,这就至少要十几万个活字——这还只是一个印书作坊所需。

而古腾堡印刷机的优势在于——德文字母只有三十个。

问题来了,印三五本,还不如手抄,能有上千本这么大印刷量的书,基本都是千年不变的经史子集,每个书店都有雕版。所以只能印那些印刷量几百本的通俗小说——印这种书赚的钱还不够人工费。

还有,活字耐用性远远小于雕版。

这就导致了刻一套活字根本收不回成本,赚不了钱,所以自然没人做。

赵枢做。

赵枢一直在拼命赚钱,但如果只想着赚钱,赵枢就真辜负了九百年的信息优势了,赚钱是要花的,这就是该撒钱的时候。

活字印刷的意义不在于赚钱,而在于知识的传播,如果能用百万贯钱换取大宋首先发展启蒙运动,那万万没有舍不得一说。

这就是信息时代的远见,就好像如果赵枢现在能炼出弹簧钢,那即便一百年也收不回成本,他依然会疯狂造铁轨铺铁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