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三章 五路伐夏  病宋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要知道,人是要吃饭的这不废话吗。

而粮食没长脚,不会跟着军队行军,需要人背。

除了粮食之外,铠甲武器,帐篷,锅碗瓢盆等辎重都需要人力运输。

如果换算成公制单位,一个士兵每天要吃一点二升粮食,而一匹马在没有青草的情况下需要吃六升,就算有足够的青草,也需要额外吃大豆,小麦等三升粮食,因为只吃青草的马是没有精力作战的。

由于故事发生在宋代,所以具体数字我们参考《梦溪笔谈,想要维持一个月的长途行军,就需要三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算上回程,也就是维持十六天的作战半径。

这已经是极限了,再算上军中的辎重人员,军官,技术兵种,背铠甲的民夫……

总得算起来,这次的作战大概是十三万军队,需要四十万民夫运粮,军中还有三万不是作战人员,真正拿刀上去砍的只有十万人,实际动用人数应该超过五十二万,对外宣称五十万还挺谦虚的。

当然,这些计算的前提是无补给的远征作战,抢大户不能借鉴沈梦溪这种算法,比如女真第一次南下时,就不需要这么多后勤人员,因为宋朝实在太富了,随便抢个县城就够吃上十天半个月,所以他们的六万人应该有五万以上是战兵。

十万战兵,分五路,平均下来每路两万兵,这是典型的北宋式兵法,官家在书房看着地图拍板,然后给手下将领下令。

不过还好,这次进军前半段极其顺利。

李宪,就是那位捧臭脚典故的主角,以大将李浩为先锋,一路畅通无阻,攻克兰州,李宪建置兰州,以李浩为知州,正式归入大宋版图。

种谔同样势如破竹,在米脂打了三天没有攻克,等来了西夏的万大军,种谔在无定川阻击,大败之。

请注意,种谔手下九万三千人,纸面上比西夏前来支援的万人还要多,但前面说过,种谔是远征军,九万人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是作战士兵,也就是两万人左右。而西夏是本土作战,半数左右都是战兵,也就是四万人。

所以说种谔面对的是己方两倍数量的敌人,轻松打赢了,而且是“大败之”。

米脂守将当时就怂了——爸爸,您请进城。

然后种谔留下一千人守米脂,继续攻下石州、夏州、银州。

就不走了。

为什么?往下看。

泾原路刘昌祚更猛,一路高歌猛进打到灵州城下。

在这期间,西夏朝中应该是发生过争吵的。

梁太后在最初的惊慌后,清楚地明白了此事不能善了,召集群臣商量怎么办,虎头虎脑的青年将领们都说要打,梁太后说甚好,谁活够了愿意领兵送死?将领们纷纷眼观鼻闭观口口观心——不了不了,伤身体。

此时一位老将站出来说:“没事,太后,咱们穷。”

梁太后上去甩了一巴掌,

“穷还有理了?穷是好事咋的?”

“没错,穷就是好事。”

可惜这位我穷我有理的老将没有留下名字,在《宋史中只留下了“一老将”的字样。

他是宋夏双方唯一的明白人。

没错,穷是好事。

确切地说,对西夏这种小国,穷就是好事。

宋朝主和派不同意打仗的理由之一就是西夏太穷,不划算。

这话说的没错。

五十万大军可以带来回十六天的粮食,但这场战争从月份打到年底,所以说即便宋军有三十多万民夫,还是需要从西夏境内进行补给的。

西夏穷,就意味着可以执行很有名的那招——坚壁清野。

话说女真第一次南下时,也有人建议在河北坚壁清野,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家伙脑子被驴踢到河里进水了。

因为北宋的河北,人口大概比整个西夏和辽国加起来还要多,坚壁清野,那就相当于在没有火车的年代来一次简配版的春运。

有钱真令人苦恼……

但西夏就没这个问题,西夏总人口只有二百万出头,也就是一个半东京的数量,而且集中在兴庆府周围,想要在这一路上执行坚壁清野,就太容易了。

这位“一老将”的计划是——不须拒之,但坚壁清野,纵其深入,聚劲兵于灵、夏而遣轻骑抄绝其馈运,大兵无食,可不战而困也。

也就是坚壁清野,纵敌深入,拉长敌人补给线,而补给线越长就越脆弱,到时候让轻骑兵绕后断线,饿死他们。

的确是老将,当初辽兴宗耶律宗真来西夏抢劫,李元昊就是用同样的计策把人打跑的,导致这个记仇的家伙在李元昊死后来欺负他的孤儿寡母。

但这次不好使了,前边说了,种谔一路开无双,把夏州打下来了,这位老将“聚劲兵于灵、夏”的计策泡汤了。

正所谓天不绝人之路,历史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