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相见欢  春秋风云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

杀了彭生,鲁国那边有了交代,文姜何去何从?

与丈夫归家探亲,丈夫躺着回去,自己完好无损,有何面目回到鲁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点儿烂事儿,已经传遍诸侯,根本无法遮掩。有何颜面进入鲁国太庙?那可是号称最讲究礼仪的国家啊!

公元前693年春,鲁庄公正式改元即位。然而,如此大事,文姜依然我行我素,留在齐国,与那位亲哥哥卿卿我我,乐不思鲁。

对于这件事,写《春秋》的孔夫子非常难于下笔。写,不好;不写,也不好。作为一位充满良知的史学家,他再三斟酌,留下一句话:三月,夫人孙(逊)于齐。

文姜曾经回国一趟,但是,由于她的过错,导致鲁桓公被杀;独自回来后,也没脸祭告鲁国各位先祖,加上被鲁国人戳脊梁骨,所以,她又悄悄跑回齐国。

一个‘逊’字,已经非常客气了。

称她‘夫人’,而不称姜氏,表明文姜应该与齐国断绝关系;但是,她却依然往齐国跑,隐含讥讽的意思。

可以说,从文姜之后,齐国的美女大量输入鲁国,美则美矣,却给鲁国上层造成极大灾难。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齐国灭鲁的美人计。

鲁庄公即位后,也不知听了谁的劝说,派人去齐国迎接文姜。毕竟是亲生母亲,千错万错亲娘没错,总滞留国外,成何体统。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必须接回来。

旅居齐国,终不是长久之计。然而,文姜实在没脸再回鲁国,一步一回头,可谓‘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到达齐鲁边境禚地(zhuó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南)的时候,停下来,坚决不走了。

鲁庄公也明白,这是没脸回来啊!

也好,请回来怎么处理?一边是杀父之仇,一边是生身之母,谁遇到这种事都闹心。于是,他在鲁国边境祝丘(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修筑宫殿,给文姜居住。就这样,文姜一会儿在齐,一会儿在鲁,也是逍遥快活。

从此以后,俩人干脆不再躲躲藏藏,就像和尚头上的两只虱子,光明正大的缠绵在一起。

文姜之事,国人传的沸沸扬扬。关键是这俩人不知悔改,不知羞耻,没脸没皮,又没完没了,对于这种无耻之人,只能用四个字表达:无可奈何。

齐襄公为了掩人耳目,派人到周王室给自己求婚,也算攀个高枝。

一般人相亲,都要互相悄悄调查对方的家境、人品、长相,生辰八字是否相合,有没有暗疾等等。麻烦!其实,最可怕的是人品,人品恶劣,一切免谈。

这次联姻,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齐襄公想遮掩自己尴尬的丑事,新即位的周庄王,更想得到齐国的支持,彼此互有所求。

所以周庄王也没有调查齐襄公的人品,更不知道其中的一些丑事,立刻答应把女儿许配给他,同时请鲁庄公主婚。

天啊,这都什么时候了,父亲尸骨未寒,母亲私奔在齐,国事家事,乱糟一团,还不得不给仇人当月老。这事儿搞的,还不如直接让周庄王打两耳光好受。

刚刚即位的鲁庄公,正在守孝期间,天子发话了,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但是,万一齐襄公亲自来迎亲,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请到祖庙来,那可是杀父仇人。思前想后,为了解决这种尴尬,就以迎接王姬的名义,在边境筑城,供王姬暂时居住,然后送到齐国。

齐襄公那点儿丑事,王室高层不一定知晓,但齐国宫廷之内,风儿一吹,绝对能传到每一个角落,树上的鸟儿都感到羞愧。

王姬从小生活在深宫,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接受‘周礼’的正规洗礼,平日规规矩矩不苟言笑,没想到嫁给这么个禽兽。此时此刻,只能自叹命苦,整日‘凄凄惨惨戚戚’,第二年7月,竟郁郁而终。

眼里容不得沙子,纯粹是被气死的。这下齐襄公更加肆无忌惮,与文姜朝夕相处,往来不绝。

孔夫子读《鲁春秋》的时候,对文姜的所作所为一定非常愤怒,但又不得不面对,伤风败俗啊!看看《春秋》的文字吧,对文姜回国的记录,一次也没有;对她与齐襄公私会,却没少记载。

公元前692年12月,夫人姜氏和齐襄公在禚地(zhuó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南)相会。

孔夫子也不好再回避历史现实,把这件事如实记载到《春秋》中。这一年,《左传》什么事情也没提,只记载了‘禚地相会’,明确揭露他们的奸情。

公元前690年春,夫人姜氏在祝丘宴请齐侯。

《左传》干脆不解释了,宴会之后,愿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