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陈昱之北上定远
前线竟然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平静了一个多月,因为兵力就一万多人,向荣大人对天京的进攻,更多是象征性的,隔靴挠痒似的;骚扰的成分更多些。
期间,另一个钦差大臣琦善,统关外八旗兵、各地抽调的绿营约一万七八千人,在扬州西南三汊河建立江北大营,主要是阻击扬州城的李开芳、林凤祥部。也有分割天京与扬州联系,并与江南大营相互呼应之意。进攻也是应付差事,不甚积极。
本来以为,兵源和家属过来时,路上会有些曲折;没想到竟然白担心了。
太平军也是缩在几个城内,不大出城;估计是忙于内部整编,或者商议进兵策略什么的。而且,太平军现在手里应该还颇有些存银存粮,还不是很着急。
这一次来的人,比预想的还要多一些,杨孟晗干脆有多招了一千人。其他人由补给舰直接送大夏坤甸边上的子詹县了,没在沪上停顿、耽搁。
沪上过来的消息,除掉前一阵子,江宁猛地下去好多人;这一个月,由于水路断了,人下来的反而少了;通过这两个月的紧跑快拉,沪上的难民总数,下降到二十万左右了;特区人口也超过五十万了。
由于每个月都添置新船,粮食和燃煤,倒是勉强供得上;物价涨了一些,但还在升斗小民的承受范围之内。
但对进出口贸易影响巨大,上江的货物,要从陆路或者绕到钱塘江,费时费力很多。
好在,沪上特区经济,已经不是进出口贸易一条独腿;加工业已经有一定规模。而且,由于示范效应,来沪上安家的外地有些身家的,也学着开起厂子来;倒是对沪上工业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沪上产品,不仅在国内沿海省份销得不错,就是在大夏、越南、朝鲜,也颇受欢迎。搞得很多脑子活络的法国人,也把自己的产品,贴上沪产的牌子,蒙混过关。后来,金能亨他们也这么干。
有一个坏消息是,惠征大人到常州不久,就一病不起,而且一日重过一日。老父亲来信说,可能是年龄大了,这一番折腾,连受惊带受累,落下病根了;但对外只说,惠征大人是东梁山之战旧伤复发。
惠征大人家小也从安徽泾县接出来了;叶赫拉拉家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还没高兴几天,又愁肠百结了;当家人要是一病不起,家里的顶梁柱,可就塌了呀。
杨孟晗是在农历三月底,把陈昱之送上过江的船的,随队辎重也带足了三个月的弹药给养。
这也是巡防旅放出去的第二支队伍,独立作战,对指挥官的要求特别高。
按照原本时空中,太平军北伐即将开始,虽然一路师行间道,含枚直进,与定远擦肩而过,但也不知道会不会这辈子有什么蝴蝶效应。
从太平军北伐的线路来看,实际上他们对北方的情况,掌握的还是片面的、不及时的。先是攻滁州、打凤阳,蒙头撞上了因为丰北两次黄河缺口,而形成的黄泛区。与后续部队会师后,折而西行;实际上,这时候就应该小心点,因为进入河北之后,从山东退回来的路,是没有的、不通的;是有进无退的。敌人只要守住西南,太平军北伐军是没处跑的;战略回旋空间,很小很局促呐。
在西津渡口,杨孟晗拉着陈昱之的手:睿霆,此行北上,孤军在外,一定要小心为上;以我军的火力,不遇到特殊地形和特殊天气,打防守反击,有胜无败;如果是平地野战,摆好阵地,遇数倍之敌,也能应付自如。但就是不能一味追击,贪功冒进;打成近身肉搏战,交换比肯定不好,伤亡也大;虽然我们不怕打近身战,但能免则免。切记切记......
陈昱之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幼鸣,你放心,混编一营,只会越来越强大,绝不给巡防旅丢脸。
杨孟晗默默站在西津渡口,望着北上的运兵船,直到靠上北岸。嗯,现在瓜州并没有太平军,上一次,让文翰那个流氓爵士,一顿炮袭,全给吓跑了。
十里扬州又是烟花三月,江南大地,风景依旧;只是少了流连忘返的游子仕女。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不知谁家少年,在他乡翘首,惦记着江南故乡风景;不知何处深闺,丝竹蒙尘,尤惊梦醒时分......
陆浩南陆耕浓过来汇报工作,手里还拿着一些资料,他现在做事也有板有眼的。
陆耕浓:幼鸣,丹尼斯.威格尔写信回来,说大夏与土耳其已签订外交友好条约,并已正式就任住土耳其公使;并在信中说,现在沙俄态度很强硬,甚至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把土耳其已经逼到墙角,退无可退了。黑海上空已经风起云涌,黑云压城城欲摧了。
杨孟晗:犹太人准备怎么运作?
陆耕浓:他信里没讲,可能还在洽谈够通之中吧。嗯,尼古拉斯.贝利斯送来了一份名单,是大夏准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