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八十一、晚来天欲雪  潮声月影谁与归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人;可以仿照江南大营先例,整顿成两个满员的镇标。嗯,其相应军费,也仿江南大营先例,改由两江全额拨付如何?

一细问,才知道,江北大营从狼山、徐州两镇,调出的兵源,两江总督衙门只承担非战时的粮饷部分。考虑到打仗时,各种消耗开支都大,实际上江北大营支出的部分,肯定不限于那一份战时饷银;配套的、无形的开支,多了去了,就光医药费,就是好大一笔开支。

哦,估计是小翁大人先要说服自己,让自己点头了,同意在南洋安置这些人了;到时,水到渠成,也好跟自己老父亲开口。

嗯,看着小翁大人闲情逸致地在沪上溜达着,好像忘了回前线的事似的,大有留在沪上过年的架势;说不定,就是在沪上等老父亲来沪上过年时,有这等话要说。嗯,大有关系,这事眼下对江北大营来说,是头等大事呀。

这样处置,当然有好处;两江总督衙门的负担,增加得并不多,毕竟一大拨人头费甩出去了;可江北大营一家伙,费用开支也甩出去小四分之一。这当然对江北大营是件大事,怪不得小翁大人在沪上,怪自在地待着,不走了呐!

这事,杨孟晗只能原则上不反对,最终要老父亲点头应允才行;而且,再快也是年后的事。对杨孟晗也是无可无不可,本来也是计划中想做的事。

看杨孟晗点头了,翁药房心理清楚,这事情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自己来沪上的两件差事,都算有着落了。

小翁大人心情放松下来,谈兴就更浓了;喝了一会茶,看时间还早,就顺嘴说起朝中的闲事逸闻来;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扯到朝庭铸大钱的事情来。看到杨孟晗对这个话题蛮感兴趣的,小翁大人就往细里说了。

翁同书:朝庭穷啊,已经议论很久了,好像中秋前吧,户部率先开铸大钱,全国各地钱局纷纷开铸。全国共有三十个钱局,鼓铸大钱;共发行有当四、五、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一百、二百、三百、四百、五百以及当千等多种面额。嗯,在称谓上,还有些花头;把“当五”以下称做“通宝”,“当五”至“当八十”称“重宝”,“当八十”以上称“元宝”。

杨孟晗听着,不好说什么,病急乱投医;而且,就金融学来说,我大清朝中衮衮诸公,全是蒙古大夫。大钱和其几乎同时推出的官票和宝钞;直接弄出来通货膨胀。嗯,虽然有一个行家王茂荫王椿年,但也没拦住我大清往作死的道路上,闷头狂奔。

所谓大钱,就是其重量与面额,名实不符。中国式制钱,自古以来,一直有个不成文的习惯,铸钱的面额与制钱的铜金属价值,大致相当。

清代在康熙时期面值一文的标准制钱重约近5g,到了乾隆也有3.5—4g,也就是说每百文的铜钱就需用350-400g重的的黄铜原料。当然,你在市场上买这么多纯铜的价格,大致也是一百文。

而现在铸行的大钱,却远远低于这个重量。以咸丰初期一枚户部宝泉局铸造的当制五十文大钱为例,一枚五十文大钱重量,仅在50-60g左右,每百文大钱至多仅重120g。如此这般,每百文大钱朝廷便可从中获利约230-280g的铜料,加上铸造大钱的效率及耗费的工时,也比标准小平制钱省上许多。

我大清朝庭,这个算盘,打得倒是精得很!

然而朝廷这种发行虚值大钱,损害百姓利益的做法,只能应付一时;首先是把市场公平交易规则都给搞乱了。

大钱的泛滥,造成市面通货膨胀,物价腾飞,大清王朝的货币信誉,也自此开始逐渐崩塌。社会经济陷入了恶性循环,许多百姓将原有的标准制钱私藏起用以熔铸铜器。

胆子肥的,将铜料熔铸大钱;或者拿几个原来的小平钱,熔铸成大钱。嗯,轻轻松松,三文五文,转眼就变成一百文、五百文了;这比走私鸦片还快当呐!

民间私铸盗铸之风,盛行开来,刹不住车了。

为了应付这个越来越大的经济漏洞,我大清只能更加厚颜无耻的,继续减轻大钱的重量;原本历史中,到咸丰中晚期甚至一枚当百大钱仅重50多克;一枚当千大钱也仅有100多克重,整整从百姓手中,忽悠走了3000多克的铜料。

可老百姓也不全是傻子!

老实的,就不收大钱而已;胆大的,冒着杀头的风险,躲山沟沟里,起早贪黑的,去使劲盗铸了。

原来把事情想得挺美的朝庭诸公,想用开铸大钱,来充实国库的愿望,付诸东流,迅速化为泡影。而且,摊子好摆不好收,最后,只留下一地鸡毛。

更有甚者,我大清在开铸大钱的同时,还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户部官票又称银票,以“银两”为单位,从1两到50两以面额为差共五种,那意思是一张纸代表着相应的现银。大清宝钞以“制钱“为单位,各面额形制与官票基本雷同,说可以当相应的制钱来用。

这比大钱还要水货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