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职务功能,是掌管寿春镇标的粮台后勤和纪律监察。
安徽只有一个寿春镇,去年被灭了两次;朝庭的累次伤亡抚恤,还不知道在哪里;李鸿章一上任,首先要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嗯,现在背后有卫国军,就不算大事了;统统移民坤甸市下属新设立的寿春县,分田分地种水稻去也。这个新的寿春县,位于刘松岩在南洋鼓捣出来的太康县之北,离昭阳市还要近些。
李鸿章到达寿春镇后,第一次感受到了卫国军团体的力量;之前,李家父子办个两千人的团练,粮饷筹集就非常吃力;碰到伤亡,面对哭哭啼啼的家属,更是伤脑筋,两眼望青天,徒唤奈何。
现在好办了,统统移民;有伤亡的家庭,再多给五十亩上好水田。
这一下,算是万家生佛了,李鸿章每走一个营头驻汛地,老少爷们都是远接远送的,让他觉得倍有面子;他可以掐着粮饷、管着军纪呐,连总兵郑魁士对他,平时都不敢不给面子。渐渐地,这就又有点明朝末年,文官对武将的苗头了。
寿春镇上下,都把李大人当着散财童子了;朝庭抚恤就是发下来,才几个钱,大几十两银子而已,能买几亩田?上好水田也就一两亩的事。
借着这个差事,李家父子还顺手把这一年多,在李家团练里,战斗伤亡的人家,也夹带着塞进去了,也了却了李家好大一桩心头事。
后来,在整编寿春镇,淘汰老弱时;李大裱糊匠严格遵守杨家军之前整编绿营的标准,凡是士兵二十五岁以上的,全部退役移民,去南洋寿春县安家。
嗯,缺人就从还愿意当兵吃粮的团练里挑,挑上了就有五十亩水田啊!还怕没人来!
嗯,现在还是战乱年代,二千五百人的镇标,必须齐装满员,缺额了,某家跟总督大人可没法交代,没脸见人滴,一个人都不能少!
嗯,总兵大人,俺家团练好多人呐,都想去南洋分田分地好安家,一个五百人的营头,还是太少了呀;是不是咱就不要公开在外面招了?
嗯,于是乎,寿春镇标成半个李家团练了;总兵郑魁士为了粮饷供应不缺,捂着肝捂着胃,捏着鼻子忍了!
现任寿春总兵郑魁士,从江南大营带过来的老部下,几乎都是他当湖南镇筸镇标都司时,随同向军门出征广西,带出来的湖南兵;后来加上一部分原来寿春镇残兵,拼凑而成;历经上半年一场大战,连两千人都不满员。
能退伍、能移民,很多湖南老兵自然高兴不已;李鸿章在杨家父子的授意下,看着总兵郑魁士这么会做人,也投桃报李,大方得很,很好说话;只要挨得上寿春镇的边,都可以去南洋分田分地;嗯,连之前镇筸镇标都司出来的士兵,从广西一路打出来,历年阵亡、伤残的,只要找三个以上本营人证明作保,李大裱糊匠这边也认账。
这也了却了总兵郑魁士好大一桩心头事;后来,就是这行事有几分霸道的绿林翰林,再有什么小小过份点的小动作,郑总兵都看在阵亡战友的情分上,都睁一眼闭一眼,装着看不见了!
两江总督衙门一系列的举措,对那些湖南老兵,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尤其那些阵亡、伤残的家属,日子好凄惶呐。现在好了,这么大一块地,以后什么都不用发愁了;赶紧托人带信回去,让自己家小和阵亡战友的家属,赶紧想办法绕路出来,去南洋寿春县收地契安新家,开始过好日子吧。
留下的士兵,也更高兴;大半年后,又吃上精米白面肉罐头了,又穿上新衣新鞋新袜子了;这新发的皮帽子、皮手套好暖和唉;晚上站岗巡逻,都不冻手冻脚的了;这皮鞋子好跟脚唉,走起路来都巴适得很!
连总兵郑魁士心中,心里隐隐都有些后悔,觉得有点没脸见人;唔,当初就不该听和春这旗大爷忽悠鬼扯,没给向军门面子,半推半就地,也就为了官升一级,硬着头皮把部下带来了安徽战场;自打调到安徽战场后,打仗憋屈得很不说,士兵吃饭穿衣都是个问题,军饷也是一拖就好几个月;士兵们私下,都是有怨气的。
现在这回头草,吃得有点不尴不尬唉。
现在,杨家是二次插手管了,可是这毕竟隔了一层,中间还有个江北提督旗人和春呐!旗大爷更不好得罪,两个婆婆都好凶唉,有点两头难啦......
袁又村在上任前,途径江宁,杨孟晗还特意交代他,按照气候的常规,天气一旱起来,容易连旱数年;附带着还有蝗灾,蝗灾一起,什么都给你跟得光秃秃的,一点都不会剩不下的。要多方准备一点预置措施,到任庐州后,除做好防旱抗旱外,粮食运进去、人口运出来的措施,不能有任何动摇;千万千万,不能出现饿死人的现象。
最好是让陈小妹在庐州也开面粉厂,从海外运麦子进来加工;在荒年,连麦麸都是救命的好东西。
袁又村是个有爱心的官员,听到杨孟晗提醒的这些事后;连在江宁盘桓几日、应酬应酬的心思,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