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山东河事之三
咸丰年间,所以的天灾加起来,其危害性、破坏性、毁灭性,也比不过这漫天蝗灾肆虐它波及面极广,时间跨度极长压得中原数省,本就朝不保夕、苦苦挣扎的老百姓,根本就喘不过气来。
一方面,是这几年,气候变异,反复无常,比较干旱而导致的另一方面,不能不说,鲁北大片大片的沙化黄泛区之类的河滩地,也给一代一代的蝗虫们,提供了大片大片的,恣意孽生的土壤。
黄河河堤一天不修起来,鲁北必然旱涝交替有雨则涝,一片汪洋雨过则旱,一片荒滩蝗虫随之遍地繁衍,就不可避免了。黄河新河道放任不管不修的害处,不仅仅是鲁北大好粮仓,演变成为一片半荒漠化的非人类宜居地带危害更甚的是,一茬一茬,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出发的蝗虫大军,成了大中华国土上的又一大社会公害而且,最后会搞得,只要是蝗虫翅膀能飞到的地方,就是不能再养活人的僻壤穷乡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蝗虫能够到达的附近区域,都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主要产粮地这大片的地方,被蝗虫毁了,其他地方根本弥补不了这个大窟窿尤其是在,老百姓宁愿老死田园、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另一个时空。
所以,整修黄河下游千里河堤,已经刻不容缓再苦再难,再有压力,也必须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坚持去做的了!
六月初,李鸿章一行人,风尘仆仆地从山东,回到沪上他们带回来了,经过细心反复测量的,与新河道相关的,各项原始基础数据。沪上理工大学,外派的测量队的主要技术骨干,也跟着一船回来了他们可没得闲,还要继续加班加点,将要尽快地,和在沪上的外国专家一道,拿出大河河堤的施工设计方案与工程预算。
三四月份,鲁北平原春暖花开后,山东就出现第一茬蝗虫了那时,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沪上市民来讲,这还就是一个江湖传说没几个人,真把它当回事,真放在心上。报纸上虽然不断地、长篇累牍地出现相关报道并已在警告大家,今年两江天气,还是比较干旱蝗灾一起,必然雪上加霜,灾情又会严重几分。
可是,大家也都觉得,这祸事离自己很远很远。山东呀,老远的呐,勿要老担心汕!
可是,刚刚入夏不久,田里的水稻才刚刚孕穗扬花,黑压压的蝗虫,就铺天盖地的飞来了这也是江南沪上人们,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形就是好多上了年纪的,他们也说,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落地上,比冬天下大雪还厚的,灰褐灰褐的一层蝗虫仔儿。
不管大家怎么想,有什么忌讳,有什么担心卫国军在驻地,第一时间就全军出动了,组织与配合当地百姓,开始捕蝗灭蝗还在夜间,点起火堆,诱杀蝗虫。对遍地滋生的,还不能飞行的跳蝻,采取挖沟深埋灭杀。
坊间,也流传出来一个中医行家的说道说这蝗虫啊,可是大补之物,滋阴壮阳,延年益寿也是人间美味,烤蝗虫就像烤鸡翅一样喷喷香的这传说,让熊孩子们听着,耳朵都竖起来了,听着听着就开始滴口水了
嗯,来之后世的杨孟晗,对这一点深信不疑嗯,只要让我中华吃货爱上了、惦记上了,你繁衍得再快,想不绝种,那都是没可能,你且等着吧!
喝啤酒,就炸蝗虫沪上今年夏天,最流行的小吃套餐,侬勿想尝尝?
等到理工大学项目技术委员会,把设计方案和工程预算做出来后丁心斋老先生,也给这许大的数字,吓傻眼了。
凝视着放在自己办公书桌上的工程最终方案,与李鸿章两人,大眼瞪小眼地,相对无言,沉默无语两人脑子好像都在一刹那间,同时锈住了一声不吭地,在闷热的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里,枯坐了许久许久。
连窗外呱噪不停的群蝉嘶鸣,都显得有些空洞,有些遥远,有些渺茫虚无
等日头都偏西了,夕阳射进来刺得有些木木然地枯坐着的丁心斋老先生,浑浊的双眼,有些泪花对着西天红艳艳的火烧云,兀自长叹一声!
丁心斋:渐甫,是债躲不过,是灾逃不过这丑媳妇,总有一天要见公婆的。那些外国专家们,和我的学生们,都互相背靠背的,反复核算过好几遍了,应该就是这样了这个虽然还只是匡算数字,出入应该不会太大的。唉,如果有偏差大概是只会出,不会入只会多,不会少的呀。
李鸿章迟迟疑疑地说道:可是,心斋公,这个数字也太吓人了我捧在手上,都沉甸甸的,觉得重似千钧呐刚才给你送过来,都觉得有点捧不动了这么大一个数字,我等怎么跟幼鸣开口啊?虽然坊间传言,杨幼鸣是点金手,是散财童子可是,他毕竟是肉眼凡胎,不是财神菩萨转世的活神仙汕!
丁心斋落寞地叹了口气,声音有些干涩:我现在知道了,四九城那帮人,为什么这么不要脸了,不闻不问了因为,就他们那帮吃货那点本事,只能不闻不问了
当一脸严肃的方子詹,领着步履沉重、脸色晦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