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章 山海关之战2  明兴亡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八旗把从辽沈地区调来的三万降军和奴隶兵推到前边,让他们推着盾车和云梯,背着装土的布袋,向城墙走去,四万多八旗在后边压阵。从关城和长城看去,城下黑压压的哦一片,几乎铺满了山海关长城外山海之间十里左右的正面旷野。

一股萧杀的气氛扑面而来,杜铨神色凝重,山海关不容易有失。山海关编制有八万守军,实际只有四万不到,真正的青壮也就三万出头,虽然也是常期缺少训练,长期欠饷,缺员严重,但毕竟不是辽东跑回来的溃军,凭借坚城还是能够据守的。

就在今早,兵部尚书张鹤鸣连夜带着五千京营骑兵,来到了山海关后四十里的秦皇岛港。并调动在秦皇岛的石柱土兵八千人,酉阳土兵两千七百人,来到山海关后扎营。他心里还是感觉到有主心骨,也有了一战的信心。

辽西的大溃败,陛下震怒,亲临内阁,把方从哲和张鹤鸣骂了个狗血淋头,一点体面也没给留,以前谁也不知道他在忙些什么,整天不见人影,谁都找不到他,有事只能找魏忠贤转奏。这次终于露面了,把他最喜欢的木工都停了,在乾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商议对策,如果山海关有失怎么办。

方从哲和张鹤鸣都想辞官,不过这个节骨眼,看着陛下杀人一样的目光,都没敢提出来。陛下要兵部尚书负责,亲自去山海关督军,张鹤鸣不想去,百般推脱。

陛下听了半个时辰,只见百官推诿,互相扯皮。勃然大怒,一脚把香炉踹翻。从宝座走下来,怒气冲冲的说:“你不去我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朕把这把刀赐给你”。

说着解下佩刀扔到张鹤鸣身前的地,意思是你把国家的事情办成这个样子,皇DìDū要亲自阵,再有点脸皮,就应该自裁谢罪。

张鹤鸣吓得瑟瑟发抖,扣头痛哭,乞求看在他年老的份体恤,允许他退休。可百官没人说话,死道友不死贫道,张鹤鸣不去就得别人替他去。他是兵部尚书,他不担责任,难道让户部尚书来担责任吗。终究无法推卸责任,只好硬着头皮去了。临走前从英国公那里带走了京营最精锐的五千骑兵。他知道要是山海关有失,等待他的就是搬家去锦衣卫诏狱。

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山海关不仅仅是一座关隘,更是一个城池,整个山海关以城为关,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长城为主线,以关城为中心,包括7座卫城,10大关隘,几十座城台、敌台、烽火台等,是一座完整、严密、科学的城防建筑群和军事防御体系。

山海关分别筑有南翼城和北翼城,以驻兵防守和储备粮草为主。防卫的重点是在东墙,由南至北依次建有靖边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和威远堂等城堡和大大小小的敌台、烽火台,这样就形成了以长城为骨干,以“天下第一关”为中心,“主体两翼”“左辅右弼”的古代城防体系。

关城是整个城防建【】筑群的中心,城墙高大坚固,护城河外绕全城。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均建有城门楼。

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

八旗押着降军和奴隶汹涌向前,同时进攻这十二里长的长城,14米高的城墙是八旗从来没有进攻过的,不论是沈阳还是辽阳城墙也最高也就仈Jiǔ米高,沈阳甚至五米多高,城砖都酥了。

正黄旗和镶黄旗分配攻击关城,旗丁驱赶啊哈和降军进攻。城头箭如雨下,没有护甲的啊哈们只能举着木质的盾牌硬着头皮往冲,每一次城的弓箭抛射都倒下一片。

明军的弓箭射程也不比八旗强太多,百米的距离推着盾车也就一分多钟的路程。弓箭射速高,一分钟能达到十五发,等射完了一壶箭,盾车也到了城下了。这种急速射最耗臂力,射手的臂力耗尽,胳膊都抬不起来了。赶紧撤下去。

此时,奴隶们从盾车后面跑出来,快速的把布袋子扔进城壕就跑回盾车的掩护之下。城头则用三眼铳打击填壕的奴隶。三眼铳射速巨快,五秒三发,虽然射程不够远,但三发打一个目标极大的增加了命中率,相当于后世步枪机枪的点射。三颗子弹散布在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园内,总有一颗到多颗会击中目标。

奴隶们从盾车跑出来到壕边扔下土袋子的时间足够把他们击毙。一袋子土石至少一百多斤,这十几米不可能跑的太快,奴隶平时饱受虐待,吃很差的食物,和猪吃的差不多,主家基本认为额饿不死就行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