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组的领头人李寄,自然组的领头人李易,地理组的领头人陈军,还有晨练的领跑李责雄,号称中学堂的四大天王。
物理组和化学组的学员最多,不过那些都是榆木脑袋,整天都是泡在实验室,历史组的人又都是书呆子,整天都在忙图书馆的课业。
这四大天王的名号,并不是因为他们是最早进入红河公司,也不是因为他们最会闹腾,而是的的确确都有各自的本事。
李寄不用说,上次的博览会就是他担任副总指挥,要知道,总指挥可是梁思成这个大佬人物。
陈军带的地理组也是屡立新功,无论是华运交通公司的路线规划,还是华庭公司的选址,整个西山工业区就是他们测绘规划的。
现在陈军更是带了几个人跑到辽东亲自勘探铁矿位置,连总领都说他是智勇双全。
李责雄以前就是小石头石敢当的小跟班,小石头牺牲后便以他为人生榜样,每次晨练都是拿伍胜训练精英的法子折磨同学。
只有自然组的李易没有过人的功劳,要知道物理组做出来轴承,现在更是分出改进小组和齿轮小组等,风头正盛。
连化学组也派出小队去登莱工业区和江南做指导,红河村更是把以前的华润公司研究人员都充实到旗下的各个实验室。
历史组承担了大部分新华书店育人识字的任务,是新华社的中坚力量。
自然组除了收集了一整间房的观察记录,好像就只有一个孵化温室和一个综合养殖场。
上次校长安排的课业只有他们的被搁置了,说是条件不成熟,等到入秋了再继续。
李易太想做点成绩出来了,可是翻看一大堆校长以前的草稿,居然没几个和自然组有关的。
不过他的组织能力比起其他人来说也是不差的,四大天王在几年前就加入了红河村,耳濡目染早就习惯用新思维做事。
为了提高自然组的积极性,他把校长留下的草稿纸重新整理出来,又趁几次追问时得出的回复确定了几个方向。
把人数不多的自然组干脆就定几个目标,每个人只专心做好一件事。
有专门负责孵化鸡蛋的,有专门负责授粉嫁接的,还有专门采集研究的。
大家分工合作,各专一门心思,需要的时候聚在一起讨论。
不过这么久还是没有成绩,眼看其他组一个个的成果摆出来,让他更是心急如焚。
李易坐在田垄上,忘神的盯着辣椒试验田,听大厨师王志说这辣椒他在南方种过,不难活,可是自己种了好几次都失败了。
他想去南方试试,古语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为枳,估计是气候的原因,像水稻在北方就难活。
李崇文刚给化学组上完课,到外边走动散散心,看到试验田边长吁短叹的李易,这家伙估计有什么心事。
李崇文走过去问到才知道,这个小子心快稳不住了,这么久没拿出成果,估计年底那批新学员,会选择自然组的就不多了。
“校长,你说的那些蕃种大概什么时候能运到京城?”
李易想到那些草稿纸上写的许多蕃种的名称“红薯,土豆,玉米”,听校长说那些可是能救天下百姓的宝物。
只要能培植成功,老百姓就再也不要担心吃不饱,真的有这么神乎其神吗?可他连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
“快了!”李崇文也坐在田垄上,笑道“这些蕃种在福建一带也有人开始种植,只是听说产量还不是很好,估计是没有找到更好的种植方法”
早在万历年间,红薯便传入大明,只是一直没被重视,因为其不挑地易成活的特质,在东南沿海一带还是很容易找到的。
不过可能还没有累积一定的栽种技术,产量不算惊人,而且红薯不像稻麦一样容易保存,所以贫苦人家都只是把它当做一种辅助食物。
李崇文可是深知红薯的好处,对于如何栽种加工更是知道的比较多,在红河村的时候他就想过派人去寻找。
前段时间陶然来信说找红薯的人回来了,拉回几大车的红薯和土豆,就是那种叫玉米的蕃种一直没找到。
土豆又被当地人称为土芋,大致和红薯是同一时期被福建海商们从南海带回来的,这两种作物都曾被许多文人墨客描述书写过,甚至在京城的皇宫内,便有土豆的踪迹。
李崇文想把两件宝物作“祥瑞”献给陛下估计是不成的,很多官员估计也试过,朝廷对这种番种并不稀奇。
“对了,随同这些蕃种一同进京的还有几个当地的老农,他们都是有过几年的培植经验,到时候你要多向他们讨教学习。”
李崇文深沉的说道“朝廷不重视这红薯土豆玉米,是还没有开发出它们的真正的价值,但我希望你们自然组,能非常慎重的去对待它们,它们是红河最大的希望!”
李崇文把红薯和土豆的一些注意细则告诉李易,比如红薯要先育苗,之后是扦插的方式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