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5章 援军(下)  乱世平民传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和三川郡的援军不同,河西郡的援军大多参加过武川郡作战,从蒋继嗣以下,将士们大多了解武川郡和河内军的人文与地理。

河内郡的战事牵动了蒋继嗣的精力,从地理看,蒋继嗣的部队应该比花云部先到达周地,事实,花云的部队反而率先入周。

柳鸿远被杀的消息传到河内郡之后,陈贤与王文昌两个人当即组织将士下山,传达投降意愿。

陈贤没有选择加入唐军继续与河内军作战,而是准备放弃抵抗向孙立德投降。

陈贤投降的唯一条件,就是保全将士和家属们的性命。

孙立德并不在河内郡,所以陈贤投降的信息是传达给蒋继嗣的。

蒋继嗣确认了汉将的投降诚意,有汇报军情的快马带领信使前往武川郡向孙立德汇报。

蒋继嗣没有等待孙立德的最新命令,留下少量将士监管山的汉军。

主力将士被蒋继嗣带领,全军驰援南方战场,蒋继嗣决心与李勇一起,对孙家玉的唐军实施围歼。

当唐王调整战略部署,把河内郡战场当成一个次要战场后,孙家玉在江北的作战就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唐军把河内郡当成次要战场,河内军却在战场投入了主力。

衡州城之战后,越来越多的河内军将士开始南下。

除了王升和毛宁这种打硬仗的军队,孙可成与陈青云组建的河内兵也正是投入战场。

借助地利,唐军勉强可以挡住河内军的全力攻击。

但是,蒋继嗣部的南下,让唐军的整个侧翼和后路暴露在了河内军的攻击范围下。

后路一旦被切断,得不到补充的唐军迟早会全军覆没。

孙家玉放弃了依托城池与河内军打阵地战的想法。

面对河内军如潮的攻势,孙家玉在一边向国内求援,一边组织将士依托地利进行阻击。

孙家玉心中的最终战场是长江北岸的江临城,通过在沿途据点进行阻击,唐军以空间换取时间,强化江临城的城防,延缓河内军的进攻速度。

花云接到孙立德命令的时候,三川郡的局势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当时花云的决定是以军令为先,为此花云放弃了围困宋星宇的计划。

蒋继嗣面对和花云相同处境的时候,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他得到孙立德命令时,河内郡的局势同样处在了一个关键节点,唐军的防线出现松动,但是依旧保留了阻击的能力。

如果蒋继嗣在得到军令的第一时间带兵向西驰援,仅仅依靠河内郡的兵力,李勇确实可以将孙家玉击退,但那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消耗更多时间。

面对孙立德的军令,蒋继嗣决定以河内郡战场为主。

蒋继嗣的及时介入,迫使孙家玉提前放弃了一些坚固据点,加快了撤退速度。

孙立德在书信中明白无误的表示将会抽调三川郡和河西郡的两支部队入周作战,在蒋继嗣看来,河西郡的将士们进入周地只能算是锦添花,留在河内郡的作用却无疑是雪中送炭。

但是,孙立德的命令自然不能名目张胆的拒绝,蒋继嗣派出了快马传令,要求何英红率先带领丰溪城中完成整编的将士们筹措粮草,进入周地,协助魏振国作战。

蒋继嗣的主力却留在了河内郡,继续进攻孙家玉的唐军。

在李勇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蒋继嗣选择了抗命,和李勇两支部队协同南下。

在整个南下过程中,担任蒋继嗣先锋的杨开部和李勇的儿子李信带领的河内军先锋在战场竞争了起来,为了不让对方小看自己,双方将士都铆足了劲进行作战。

唐军的据点不断失守,担任留守任务的野人部队被一队队全歼。

战争的最后,孙家玉放弃了无意义的消耗,命令全军放弃江北的所有据点,整个河内郡的唐军都退守江临城。

孙可成撤回了整个江北地区的唐兵,除了江临城,整个河内郡重归河内军掌控。

面对唐军在江北地区的唯一据点,河内军将士在江临城下组织了整整三天攻势,在征战之中,兵员军备消耗惨重,但是,唐军却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江临城并不是一座大城,但它却是一座极为坚固的小城。

江临城的南城墙紧邻长江,由于唐军水军强大,封锁了长江水道,河内军只能从其他三个方向发起进攻。

唐军控制了长江,他们的援兵和物资可以经过水运进入城中。

河内军从城西和城东方向发起进攻的将士也会遭受长江的唐军水兵进行的弓箭攻击。

在孙家玉的指挥下,整座城池被唐军守的如同铁桶一般。

确认唐军防守严密,江临城无法在短时间内被攻取之后,蒋继嗣这才来到了李勇的身边,向李勇透露了周地战事和孙立德的命令。

知道蒋继嗣抗命参加河内郡战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