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我有一计  间宋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宋朝的宫殿建筑体量较唐时较少,晏宁前世曾经看过关于唐宫的一篇文章,仅大明宫的周长就至少达到了十五里。可是眼前的宫城,据目测,最多不超过五里。

宫殿阁楼中的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精密设计,彩画绚烂,雕刻柔丽。

二人被领进了垂拱殿御书房中,行一揖礼,晏宁忍不住偷偷打量坐在上首的中年男子。那可是历史上与唐太宗齐名的宋太祖,是他前世最欣赏的历史人物之一,没想到今天能亲眼目睹。

赵匡胤身材很高大,他坐在那儿,就好像一座巍然不动的山。

赵匡胤也注意到了这个敢于直视自己的年轻人,他当皇帝不久,还没有养成那种“一怒之下,伏尸百万”的心性。因此不以为意,反而颇感有趣,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郑恩简单介绍了一下案情,在这过程中,赵匡胤的神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当郑恩将地图上呈的时候,晏宁注意到,皇帝的表情中闪过一丝庆幸。

要真让李筠得到这份地图,凭借着他的军事才华,很轻易就能兵临汴梁城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初建宋王朝的威严将荡然无存,各镇节度使必然群起相应。再加上虎视眈眈的诸强,柴荣打下的统一基础不复存在,他赵匡胤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可即便如此,赵匡胤依然不准备采取军事手段解决李筠。上党有太行山之险,易守难攻,一旦战事僵持不下,淮南李重进再率军北上,大宋就危险了。

形势虽然危急,但只要能用政治手段解决,就还不算太糟。无论如何,总要作出姿态,让各镇节度使明白,朝廷只是换了个皇帝,大家该干嘛干嘛。

郑恩给晏宁使了个眼色。

晏宁深吸一口气,上前说道:“官家,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是关于上党李筠的。”

赵匡胤看了眼郑恩,见他点头,也不由来了兴趣,这个年轻人能说出什么高论?于是微微一笑:“你说吧。”

“请官家给我一副中原地图。”

赵匡胤摆了摆手,窦思俨领命而去,过了片刻,取来地图,挂在了墙上。

图长六尺,宽三尺,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标注的清清楚楚。

晏宁心中有一丝紧张,他知道要引起对方的注意,必须要语出惊人,暗暗咬牙,从容说道:“我以为,李筠若反,无外乎三种选择。”

赵匡胤的眼睛一亮:“你接着说。”

“第一种是固守上党,等待时机。”

赵匡胤暗暗点头,的确,僵而不反,就像一只刺猬,让人无处着手。

“第二种是南下,趁官家根基未稳,挥师直扑汴梁。”

这种局面赵匡胤也想到了,李筠在军中的人脉很深,难保不会有人暗中投诚。

他很好奇,第三种选择会是什么?

“第三种,是攻下洛阳,据虎牢关而守。再挥师西进,占据关中,形成割据。”晏宁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道弧线。

赵匡胤心底一沉,关中虽然人口流失严重,但地利尚在,若真是被李筠占据,那么在大宋的西面会迅速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同时,北面兵力空虚,北汉和契丹绝不会放过机会。

赵匡胤不动声色:“你的建议是什么?”

晏宁小心翼翼观察着皇帝的脸色,徐徐道:“其实,李筠选择第二种办法对大宋更有利,速战速决,咱们拖不起。”

“我相信,李筠一定也很为难。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帮他下定决心,送一份半真半假的地图给他。”

“我正打算派遣使节去见李筠,你觉得还有必要吗?”赵匡胤忽然问了一个问题。

晏宁知道,这是对自己真正的考验,他想了想,回答道:“如果不派使节,那李筠看穿朝廷用意,很可能即刻起兵,所以缓兵之计也是很有必要的。”

赵匡胤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不是,是我和郑司曹一起谋划的。”晏宁不敢居功,这不仅仅是职场规则,更是分担风险的保障。

“行了,朕知道了,你的建议我明白了。你先出去,以后不要再妄议重臣,一旦被人知晓捏死你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房间里只剩下了两人。

赵匡胤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这是一个人才,要好好培养,探事司刚刚建立,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

“末将......微臣遵命。”郑恩苦笑一声,“真是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请官家勿怪。”

赵匡胤呵呵一笑:“那就不要改,以后只有咱们两人的时候,就像以前一样,叫我二哥。”

郑恩心中感动,默默点了点头,忽然道:“官家,你让我查的事情有结果了。”

赵匡胤“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

晏宁跟着一名宦官来到过道上,沉思良久,才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