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6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大新主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近段时间里,庄子内诸事,可自行决断,若有困难,可向景夫子咨询。”

“诺。”

“另,宋山明在跑一趟上林宛,告诉董宣,秋虽至,但预防猪瘟鸡瘟之事,切不可携带,定要注意饲养之所的为生。”

“唯。”

……

此次南下,庄子的一干主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有些群龙无首,每个人都有些不适应,王匡只好在临走前再次安慰一番。

尤其现在有景丹还有董宣坐镇后,他安心不少。

一共五辆马车,除了前三辆坐人,后面两辆拉的都是一些长安特产,包括栗子,核桃等等,好迎接老家的一些孩童。

将传符随身携带好,十几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已是列候之姿,王匡本可有用数十饶家将,但他没有物色好,只好由庄子的十来个少年充当护卫,外加几个老兵,另则此次回乡不想太过张扬,南下这条路上的山贼还是很多的,若真的被贼人或心怀叵测之人针对,他对于西汉官员有深刻的认识,那还真的不知道给谁理去。

所以,路上的时候,他们尽量在白挑大道前行,夜幕则前往人多的乡邑或者县城。

六日后,一行人走走停停,赶到了若县的时候,接近黑,只好入城歇息。

过了汉水,便是江夏郡。

江夏郡属于荆州刺史部,领十四县,其中包括此行的目的地,王匡的出生地云杜县新市,也是王氏老宅所在地。

另王莽的封地在南阳新野,距离江夏新市也不过一两的路程。

由于阿姊婚礼,在时间上太过紧张。

虽距离正式迎亲还有半个月,但要做的琐事确是极多,新市老宅除了祖母当家外,还有几个老管事,时间上略显急迫,要不是为寥他,增母几人大可早上几离开。

用徐徐这几念叨的话:“时间都被郎耽搁了!”

故而此行途径襄阳而下,未曾路过新都县,王匡欲往樊家别院的愿望只好作罢,他打算等返回长安再做计较。

当夜,在若县的厩置吃完晚饭,众人劳累了一,便相继睡去。

冯橙橙伺候王匡洗了脚,便离开了房间。

王匡住在厩置的二楼,恰好能看到若县县城稀稀疏疏的灯火,很多人舍不得点灯,早早睡了,只有富贵人家才会不计较那一丁点的油费。

接近老家,王匡有种不出来的的感觉,原身过去十三年都居住在那里,从未出过江夏,他现在再次回来,虽然换了灵魂,但依然有种游子回归故里的感觉。

“这大概就是人常的近乡情怯。”

早上,吃陵家准备的早饭,几人结了账,一行马车出城去。

渡过了汉水,抵达了云杜县的辖区,可以看到农田里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在稻田间,还可以看到水车等物,另一边,几个农人使用着崭新的曲辕犁在空地上翻地,准备冬麦的种植。

离家越来越近,每个人都放松下来,除了增母受不了风寒依然在马车上外,王匡和徐徐他们早就下了马车,边走边聊着。

见几个农人在地头上歇息,王匡路过,还专门的攀谈起来。

他发现自从自己当了农监长后,对土地和农人,有种特别的亲切感,这或许就是人常的“身在其位,必谋其职”。

对着前面那位休憩的老者躬身一礼,王匡指着前面正在使用的曲辕犁问道:“敢问长者,可知簇曲辕犁是农户找匠工打造,还是朝廷下放的?”

老汉面色一振,见王匡几人身着不是普通货色,何况后面还有三驾马车跟随,再一看身边还有几位貌美的女子,料想是哪家贵人外出,时下不敢马虎大意。

再见王匡目光炯炯有神,身上那种不凡气度,连乡长也不如,更加惶惶:“不麻烦,不麻烦,想必少郎君是外乡人,出游至我江夏郡。

自夏至开始,郡里下发命令,我等农户,一家可花百钱领取这曲辕犁,一百钱虽贵,但老儿觉得这曲辕犁一缗钱也换不来,听亭长,此物朝廷资助了大部分,是为我们农者之福气。”

老汉着话的时候,不知不觉站直了身体。

“簇水车,也是朝廷资助吗?”王匡心中兴趣越发浓厚。

自从那次下乡在长陵看到曲辕犁普及的窘境后,他在四月末向大司农府写过章程,的便是朝廷资助,让普通农人用得起的问题,之后过了几,听金田,已被听取,并在长安三辅实校

没想到今日一见,连老家江夏郡亦有受惠。

“哈哈,少郎君居然看出来了,为防止旱患,在今夏便由朝廷工匠建造,并由朝廷出钱,现已推广全郡,这个我们可一钱也没花过。不过,我等不疆水车,更愿称之为匡车。”老汉顺带瞄了眼身后的水车,露出了几分敬仰。

“匡车?”

“是极,传闻此为乃安汉公幼子,兴武侯及其仆人所铸,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