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8章 水军!  唐朝好郎君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维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作为川西最重要的战略节点,唐蕃在此曾经反复争夺,这导致维州在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置州后,225年间八度废置,直到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吐蕃王朝崩溃后,维州首领献州内附,方告一段落。

维州设城后,因其地处川西北河谷地带,为川北交通要道,即刻成为西川重镇。

其后贞观、天宝两代,羌戎屡叛屡附,维州也数度存废。唐肃宗乾元元年,唐朝复为维州。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州县,皆陷吐蕃。

赤松德赞在河陇地区进展顺利,更加欲图东进蜀川之地,多次派兵围攻维州。但受困于险峻的地形,屡攻不下。

为了谋夺维州,吐蕃可谓用心良苦,派妇女嫁入维州作为卧底。二十年后,生子为吐蕃内应。等到吐蕃兵再度攻城之时,内应打开城门,吐蕃才攻陷了维州城。

吐蕃得到了维州城后,改称为无忧城,意为“川西从此无忧矣”。

唐朝也从未放弃对维州的攻伐,唐朝名将韦皋便曾多次谋夺,但始终未能得手。

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唐蕃两国围绕维州城展开血战。韦皋围城打援,击溃十万吐蕃援军,杀死大半,俘虏大相论莽热。逼得赤德松赞在康、嘉戎和山南等地实行“大料集”,每三户出一军卒援助维州。

唐军即便是挟此大胜之势,也未能攻下险峻的维州城,这也成了韦皋生平的憾事。“韦皋没身恨不能致者也”

公元794年唐德宗贞元十七年维州之战后,唐蕃两个帝国都打累了,也打烦了。面对各自国内凋敝的民生,两国间战事的烈度急剧下降,开始逐渐走向以谈判换取喘息时间的策略。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蕃进行了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亦称“甥舅和盟”。

两国在各自首都和边境线上,分别筑台祭天盟誓和平。到此为止,唐蕃之间从松州之战贞观十二年,638年开启,绵延183年的国战告一段落。和平终于在双方鏖战一百九十余次,死伤数百万人的祭坛上降临。

两国之所以,突然开始珍视和平了,并不是因为战争贩子都死了,而是将近二百年的拉锯战,唐蕃都已耗到灯尽油枯的地步了。

大量养军的结果是,百姓不堪重税苦役,生活极端痛苦。唐会要里形象的描述了当时的窘境,“近日以来,百姓逃散,至于户口,十不存一。今色役殷繁,不减旧数,既无正身可送,又遗邻保抵承,转加流亡,日益艰弊。”

为了筹钱,唐庭甚至明文禁止私人卖酒,以官店代之“禁人酤酒,官司置店,以助军费”,但依旧是杯水车薪。

老百姓身上实在搞不出来钱了,军队又不敢不养着。中晚唐时因军费不足,曾爆发过“泾师之变”这样的大动乱,唐朝皇帝只能忍痛从自己兜里掏钱养着军队。

从上述记载可见,唐朝军费开支的缺口,甚至要皇帝动用私库中的绫罗绸缎、珍玩玉器来补足。

国家经济到了这般田地,要是哪个大臣敢提主动出击进攻吐蕃,估计皇帝马上就能翻脸。

唐朝窘迫如此,吐蕃的国家经济只会更差,毕竟唐朝的经济总量和人口基数远超吐蕃数倍,在加上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劳动生产率也大大优于吐蕃。

因此,唐蕃国战从一开始,吐蕃便采取了以战养战的策略,通过不断劫掠唐朝边境的人口来补充战争的消耗。

据估算,唐蕃战争期间,吐蕃从唐朝河陇一地掠去的人口便达百万之多。但问题是唐蕃战争打了一百多年,那些地方容易被吐蕃突破,就是再笨的唐将记住了。

等到战争后期,唐朝逐渐缓过气来,采取蚂蚁啃骨头的方式,一小步一小步往前推进,遇到险要所在,马上动员大量农夫筑城。

唐军虽然受困于机动能力不足,野战打不过吐蕃,但要说土木工程和城垣防御,这可是汉族人的天赋本能,吐蕃仰攻坚城还真啃不下来。

就这么着,吐蕃的战场收益越来越少,消耗却一点没减少。再加上,吐蕃王朝晚期几个赞普,较着劲儿弘佛兴法,把大量的国家资源花在了建寺贴金上,国家经济更加捉襟见肘。

吐蕃对周边势力连续不断的征兵、募粮,别说是像南诏这种异族弟兄受不了,选择弃蕃投唐。

就连一直心向吐蕃的同族川西诸羌,都受不了了,韦皋主政剑南期间,便有数万诸羌部落内附唐朝,不跟吐蕃玩了。

川西诸羌的离心离德让唐军如虎添翼,在沟谷纵横的川西地貌上,唐军能够打出大范围纵深穿插的战术,完全有赖于诸羌部落的配合,而这恰恰是之前吐蕃的优势。

剑南吐蕃被唐军的穿插战术打的提心吊胆,河陇蕃军也没好到那里去,唐代笔记因话录里写了这么一段特别逗的内容。

据说,元和十五年,淮南裨将谭可则不小心被吐蕃俘虏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