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二十二 突然抓捕  心理医生与母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S继续来咨询,这一次,他没有急着讲秘密,但是,讲起了一个流浪汉的故事。

“那天,我从酒吧出来,一个人在街上走着,看到一个流浪汉,将近50岁,头发蓬乱,坐在地上一个包装箱硬纸板上看书。

我就好奇地凑过去,看流浪汉在看的是什么书,看到是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对,一本畅销小说。

我就对那个浪汉很感兴趣,两人聊了起来。

那个流浪汉原来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一边说他的故事,一边说他现在在赎罪。

他说,十几年前的一天,他听说儿子在学校里面与同学闹矛盾,是儿子先惹事的。回家后,他就把孩子暴打了一顿,把皮带都抽出来了,用皮带打。

打了后,孩子离家出走了,这一走再也没有回来。

那年,孩子才十四岁,刚上初二。

然后,他们夫妻俩就到处找呀找,一直没有找到,从此家就不再像个家了。

夫妻俩找了两年,然后不断地吵架。最后一次吵架,是在夜里,妻子吵完架,就下楼了,她以为她只是赌气,他站在楼上看到她在小区外上了一辆出租车,不知道后去哪儿了,晚上再打电话也不接,第二天,在长江大桥栏杆旁发现一只妻子穿的鞋,妻子跳江了。

就这样,家也全散了。

他本来是开水果店,生意很好,这样店也关了。

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他很后悔自责,恨自己打孩子,恨自己与妻子吵架,希望自己受惩罚。

他去一家发泄吧充当人肉靶子,让人殴打自己发泄情绪,用拳头打,抽耳光,他什么都忍了。后来,发泄吧被关门了,他就开始在全国各地流浪,靠捡垃圾为生。

他一边流浪,一边也看书,他平时就很爱读书,流浪后开始看一些传统文化的书,如《曾国藩家书》,以及心理学、亲子教育、家庭关系方面的书。他还自己写诗,写现代朦胧诗,就是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那种朦胧诗。

读的书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就是在垃圾堆里捡到的。

他说希望流浪的时候能够发现儿子。

儿子当年离家出走的时候,什么证件也没有,没有身份证也不知道他这么多年来是怎么过的,或者也在流浪吧。如果能够见到儿子,他会跪在儿子面前向他忏悔,他已经说好了对孩子的道歉信,他要一边念着道歉信,一边让儿子抽他的嘴巴,打他的耳光。他觉对不起孩子,孩子怎么惩罚自己都行。

他说,有时候自己也做噩梦,梦到儿子已经不在人世了。

说着说着,他便声泪俱下,有些醉意的我也跟着一起流眼泪。

然后,我请流浪汉去吃宵夜,两个人在大排挡吃小龙虾,喝啤酒,也不知喝了多少瓶,两个人边喝边说边哭。

那个流浪汉说,你替我的儿子打我吧,来吧,狠狠地打我。

我借着酒劲,真的就抽了他两个耳光了。抽着,抽着,我们就哭起来,旁边的食客莫名其妙,以为是两个疯子,有人报警了。

警察来了之后,流浪汉说没事,我们喝酒闹着玩的,警察教训了我们几句就走了。

我们又接着喝,喝到摊主最后要收摊了。

我帮流浪汉拿着硬纸板,找了一个屋檐下躺着,然后,我一个人往宾馆走,走着,走着,半醉半醒中,我流着眼泪,哭了起来。”

S正说着这里的时候,突然我听到外面砰砰两声,然后咨询室的门被突然推开,两个黑影从我眼前闪过,扑向S。

“不许动,警察!”

门口迅速站着两个青年男子,都手持枪支,枪口端着向上在门口警戒。

这时,刚才扑向S的两个人已经把S控制住了,把他的双手反铐在背后,推出咨询室,两名持枪男人紧随其后。

我惊魂未定地跟着走出咨询室,看到何警长与另外两个人已经站在等候室,王助理站在前台后面一脸惊恐。

“怎么回事?”我问何警长。

“他有重大作案嫌疑。”何警长没有做声,站在他身边的一个男子回答了我。

这时,控制S的其中一个人向S出示警察证,并喝问S的姓名,S回答了他们真实的姓名。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抓你吗?”

“不知道。”

“你涉嫌重大犯罪。”

“什么犯罪?”

“你自己明白......”

说到这里的时候,何警长手一挥,“带走”,然后这些人押着S出门去了。

“怎么回事?”王助理问我。

“我也不知道.......”

这个事变在我的咨询生涯上可算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S最近说要讲秘密,并且害怕我泄露出去,甚至不惜要杀人灭口,难道不是心理上的幻想,不是心理问题的反映,而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