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一 死亡话题  心理医生与母亲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问题是不是变得有些复杂了?”S一边轻轻地抚弄他从未喝过的水杯,一边问,“除了失眠,又有疑病,好像问题很多。“

“不要把一个人想得太简单,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吴医生笑道,确实如此,有些来访者开始来讲述的看上去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深埋的根源可能盘根错节。

“问问重重,又是心理的,又是生理的,感觉是不是没救了?”

“你有没有救取决于自己,如果你放弃自己,那就真的没救。如果你保持希望,那就真的有希望。这不仅仅是鼓励的话,而是现实就是这样。当你决定放弃自己的时候,谁也救不了你,因为心理咨询也是救人自救、助人自助,所以,当你决心走出来时,别人才可能帮上忙。你这段时间一直执著地进行咨询,可以看出你自救的决心非常强,这是我对你的信心所在!”

“谢谢!我一定配合你的咨询。”S听到这里也有一些动容,“不过,自从上次被警察抓了之后,我一直胸中有点闷,感到有块石头压着,呼吸不舒服,咽喉有异物感,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又有什么问题。”

“人的身心是一体的,情绪的变化也会反应在身体上,比如我们紧张时心跳会加快,情绪激动时胃会不舒服等。所以,身体症状与心理症状是可以共存的,这叫做共病,比如焦虑伴着抑郁,或者有一些身体上的症状,称之为身心疾病。”吴医生说着,喝了一口咖啡,他今天觉得有些疲劳,所以让王助理准备了一杯咖啡,“虽然症状看上去有多样,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共同的。九九归一,内心都有一个“怕”字,也就是恐惧,它就像一棵树干一样,生长出枝繁叶茂的树叶——不同的症状。”

说到这里,吴医生更直接地向S提出问题,“你在失眠和疑病的背后,隐藏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你以前在谈失眠时,讲到人生的无意义,这是一种怕,怕此生虚度;今天在谈到对疾病的担心时,讲到对死亡的恐惧。这两个怕,你最怕哪一个呢?”

“这两个都怕,都怕”,说到这里,S好像面对着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怕死,是怕自己无缘无故地消失,当想到自己现在活着,以后死了,什么也没有,重归泥土,如果什么也没有留下,那就像一阵风一样,来去无痕,想到这里,心就很痛。觉得活着没意义,恨不得去死。但想到死什么也没有,觉得空荡荡,心揪得紧。”

死亡确实在心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就把死亡本能与生存本能作为人的两大基本本能。

在与S谈论死亡话题时,吴医生想到父亲前段时间做的心脏搭桥手术。父亲因为担心上了手术台下不来表现出忐忑不安。吴医生的脑海中也闪现出父亲手术失败离世的场景,内心非常地哀伤。手术前,他作为家属签了手术同意书,在法律上同意接受“万一”的情况,但那时他的内心并没有做好接受父亲离去的准备。

死亡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对于每个人都是这样,这也是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关注的话题。

不管你担心不担心,死亡还是会来的,这是确定无疑的事情。但一个人什么时候死,怎么死,对大多数人来说,又是一个不确定的神秘话题。

吴医生在咨询中,经常会与来访者分析死亡相关的话题,这也是很多来访者的心结,处理好了这个问题,一些来访者的问题也就渐渐地痊愈了。

何况,最近死亡的话题也一直围绕着吴医生的生活和工作。生活上,不久前父亲的大手术,父亲对死亡的恐惧也触发了他一定程度上的焦虑。工作上,S的咨询更是牵接到凶杀案,前几天沙丽丽的咨询也牵涉到疾病的死亡。看来,是该好好谈谈这个话题了。他想,下次与胡愈会面时可以谈一谈。。

S在死亡的话题上,看来还有很多的话要说:

“我很羡慕那些视死如归,不把死当回事的人。

庄子在妻子死后鼓盆而歌,表现出对生死的旷达。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在饮毒酒之前,拒绝了逃亡的建议,与学生们一起讨论正义与不朽的哲学问题后慷慨赴死。他说,一辈子真正追求哲学的人,临死自然是轻松愉快的。我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仅仅因为通过哲学的学习和领悟么?

这么多年来,死亡就像阴影一样,跟随着我,我经常想到死亡的话题,可是真的面对死亡的时候,我竟然不淡定了。

那种把生死置之于度外的人,要不是英雄,要不就是亡命之徒。

你知道,我以前做过律师,曾经为一个死刑犯做过辩护,他的犯罪手段特别残忍,因为求爱不成继而强奸杀人。他自己不愿意聘请律师,他就想被判死刑。我是法院指派为其公益辩护的。我去看守所看他时,他还一脸嘻笑,看不到一点悔意,我就觉得他是一个人间恶魔。

他说,多少年后我还是一条好汉。他算什么好汉?人家不喜欢他,他就强奸人家,杀了人家,这很卑鄙无耻,但他把自己当作敢爱敢恨的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