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十一 死亡话题  心理医生与母亲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英雄。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活着得不得,死了我也要得到,这个想法特别变态。但是,他对死亡却很淡定,知道自己要被判死刑,也无所谓,来者不拒、玩世不恭。从这一点上说,他可能又算一条汉子。相比他而言,我就是一个懦夫!”

当S说到强奸杀人犯的时候,吴医生又想起当年自己为那个死刑犯做心理辅导的情形,最后,那个人走得也很平静,并且是感恩的态度。但无论如何地平静,死亡是人内心深处最深的恐惧之一。

“其实,人人内心都害怕死亡,只不过,不同的人表现出来不一样而已。有的人吓得瘫软,或者屁滚尿流,有的人麻木不堪,有的人视死如归。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态度,取决于对死亡的认知,特别是对死有没有意义、活着有没有意义的认知。“

“这是什么意思呢?”S问。

“比如那些革命者,他觉得他的死对社会有意义,这种意义感就会压抑住对死的恐惧感。还有,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充分活过,做了想做的事情,他也会觉得死而无憾。相反,如果一个人觉得这辈子什么也不是,想得到的东西没得到,想做的事情还没做,那么他就会感到死得不值,死得不甘心。所以,一个人的认知很重要,意义感也很重要。”

“你说到革命者,我想起在看守所时的心态,与以前看过的一篇短篇小说特别贴切。那种对可能要死的恐慌,因为,我确实害怕他们把我当作嫌疑犯草草结案,然后我像其他的冤案主一样被处决。

那篇小说很短,是法国哲学家萨特写的,名字好像叫《墙》,3个革命者被关在一间牢房,都被判处死刑,前一天晚上宣布,第二天凌晨执行。听到宣布之后,3个人有一夜的时间面对死亡。文中的主人公不想出卖同志,拒不交待,准备英勇就义。

即使如此,他在寒冬腊月还是不免汗流浃背,全身感到疼痛,好像刀伤累累。其他两个人有的裤子不断滴尿但自己毫无感觉。当凌晨来临的时候,每听到一声枪声,他都忍不住全身发抖,这与我当时在看守所时每当听到铁门咣当响的时候,身体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一样,那种发抖是你没有办法控制的。

最后,这个人想在临死前戏弄戏弄那些军官,所以就信口胡说某同志藏身在一片墓地,好折腾这些官兵们去墓地乱忙一通。哪知道这无心的谎言,却一语成谶,本来藏在别处的同志,这一晚恰恰真的躲到墓地去了,看到官兵们来搜索,在惊慌逃窜中被兵士打死。

这个革命者的戏弄之举,阴差阳错地使同志丧了命,而自己却被当作检举有功赦免死刑。本来想当烈士的他,当听到这个消息时,笑出了眼泪……这种笑,有死而复生的笑,更有对世事荒诞,人生无常,在天由命的笑。

我在看守所时想了很多,真的特别觉得生死荒谬,以前不理解加缪、萨特等思想家,当你身临其境了,你就理解了。

萨特写的是小说,而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真的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陀斯妥耶夫斯基,就是我上次提到过他的小说,其中一个情节是一个杀人犯多年后因为这个秘密而纠结,小说《卡拉玛佐夫兄弟》的作者。他因为参加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被逮捕后押到行刑场上,眼睛被蒙上了白布,刽子手的子弹已经上膛,枪口对准了他的脑袋。前面的几个人也陆续被执行,枪一声声地响着,然后就要轮到他的时候,沙皇紧急下达的释放令传到了,现实版的刀下留人。这时,他已经面部抽搐,口吐白沫。太他妈吓人了,吓得都快死了,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使陀斯妥耶夫斯基一生都蒙上心理阴影......”

吴医生看到S滔滔不绝地大谈死亡的话题,这比失眠和疑病要更深地切入他的内心——他应该是压抑已久,从来没有对人谈过这一内心的恐惧。

吴医生猛然想起,何警长的妻子沙丽丽因为前男友面临绝症、即将死去的时候,想抛家弃子去照顾他的这一心理,除了爱情的力量,是否也有某种“死亡的引力”?

这是一个奇怪的联想。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