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游击队领教过了日军火炮的厉害之后,就时刻保持着警惕,一边与日军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边加紧研究讨论对付日军的办法。而这批日军毕竟是第一次进山,对游击队高速灵活的特点以及不按常规的打法也有些惧怕,特别是在遭到游击队的突然袭击之后,他们有了十几人的伤亡,于是也都不敢贸然冲上前去,就让这段对双方来说都很安全的“安全距离”一直保持着。
日军一直与游击队保持着足够的距离,这不是一种怯战,而是一种试探,有好几次,鬼子放出尖兵上前去打探游击队的活动,但都被游击队给打退回来了。若松洋平正是要用这种经常性的交火,来掌握游击队的位置,他知道,这伙游击队滑得像泥鳅一样,连摩托车部队都没能把他们抓住,如果不能随时掌握他们的动态,他们随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这样,两支队伍都看似不紧不慢地走着,一直走到了天黑。在这样的四下一片漆黑的夜晚,狡猾的日军终于如狼群一样露出了獠牙。
原来,若松洋平中尉心里早就有了一个计划,在白天日军遭受游击队突袭的时候,若松洋平中尉很快就看出来对面的这伙敌军不好对付,对面这二十几个人可以做到在同一时间发动攻击,而且所有人还能在同一时间发起撤退,这是经过了很多次的并肩战斗才能形成的默契,这样团结一心的队伍,是最可怕的!
另外,若松洋平中尉以一个职业军人的眼光,很快就看出了这支游击队的武器装备、战术素养都不逊色于日军,这与他在中国见过的大多数游击队都不一样。
由于燕行山这一带之前很少出现过抗日武装,若松洋平中尉在战场上见得最多的还是一些类似民兵性质的队伍,连稍微正规一点的游击队都很少碰到,而今天在这里初次领教到了这支游击队的厉害,颇让若松洋平中尉感到意外,不过他转念一想,前前后后有好几百名日军就是被这支游击队给干掉的,拥有这样的实力确实不奇怪,倒是自己之前太轻敌了。
所以,在亲眼领教过游击队的厉害之后,若松洋平中尉决定不能与对方硬来,要始终与游击队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又不能完全让游击队逃离出日军的视线,于是整个白天,日军更多的是在进行试探,始终没有向前更进一步。
如果是对付以往的那种小股武装,日军一般惯用的战术是派出摩托化部队,利用速度优势追上去,如果碰到的对手实力比较强劲,可以让摩托化部队死死拖住对方,等日军大部队赶上来,再迅速将其歼灭,要是对手的实力不强,那就更简单了,还不用日军的大部队赶到,日军的摩托化部队直接就可以歼灭对手。
而这次的情况有些不一样,这支游击队作为骑兵,在山林里的机动性并不比日军差,如果贸然让摩托车部队前去追赶,很大概率上他们会再一次的逃脱,逃到云深不知处的话,自己就会丧失对游击队动向的掌控。一支隐藏在山林里蛰伏待机的游击队,比一直处在自己的视线内可怕多了,若松洋平中尉也乐得一直保持目前这种状态,暂时就不打草惊蛇了,他要为晚上的计划做准备。
现在天色已经越来越晚了,日军的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寂静的山林里显得格外的刺耳,在白天它们的速度对游击队极具威胁,到了晚上却成了暴露自身位置的大喇叭。
游击队员们加快了速度,听着日军的摩托车声在后面越来越远,此刻夜已深了,他们估计日军也暂停了追赶,游击队员们决定原地露营。
在野外露营可不比住在山洞里,隐蔽性可以说是等同于无,敌人随时可能从任何方向悄悄地摸上来,在这里一点都不能麻痹大意。
即便有万峰的无人机在游击队正上方的半空中负责侦查,游击队员们也不能就此高枕无忧了,他们另外还派了四个队员去各个不同的方向,在离游击队稍远一点的位置,担负警戒的任务。
事实证明游击队的精心布置是对的,若松洋平中尉的计划就是半夜对游击队展开突袭,在没有建筑物遮挡的山林里,突袭一直是最直接、最有威胁的战术,若松洋平中尉之所以在白天迟迟不动手,为的就是麻痹对方,最他想趁着半夜,在游击队员们呼呼大睡的时候,打他们个出其不意,最好能做到全歼这支游击队,一个漏网之鱼都不放过。
若松洋平中尉想要趁夜发动突袭,也是有自身装备方面的支持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凭空出现这样的想法,他要依靠的是日军的摩托车部队,他们在山林里机动性很强,一公里的距离,一分钟左右就能走完,这么快的速度,即使万峰的无人机及时地报警提醒,留给游击队员们骑上马逃跑的时间也是很少的。只要耳朵刚刚好能听到日军摩托车的声音,转眼间他们就会冲到跟前来了,根本没有多少给人反应的时间。
日军的这种边三轮摩托车上还配备有探照灯,可以照得很远,夜间行动时,二十几盏探照灯齐照,前方的目标一览无余。
于是日军的摩托车部队就在若松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