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大宋西军  平平无奇小衙内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宴会结束,回到家中。

高俅父子俩来到了书房,紧闭房门,吩咐下去不让打扰。

“臭小子,今晚为父可真替你捏了一把汗。”高槛指着儿子,有点气恼。

“爹爹,都是孩儿考虑不周,还好最后总算是醒悟了过来。”高槛惭愧的回答。

“今晚过后一定要特别小心蔡京和童贯这两个老匹夫,他二人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多年。”

“为父要不是有陛下罩着,早就被他们撵出这汴京城了,可陛下也有力不能及的时候啊。”

高俅郑重其事的叮嘱高槛。

“哦?爹爹此话怎讲?孩儿之前一直以为他们和爹爹是一伙的呢。”高槛疑惑的问道。

“哼!一伙的?那是老夫为求自保,姑且和他们虚与委蛇罢了。”高俅气愤的说到。

“你以为你老子我愿意和这些个奸宦们沆瀣一气啊,还不是被他们给逼的。”

“为父出身低微,向来被这些人看不起,表面上他们和我称兄道弟的,背地里不知道给你老子我使了多少绊子。”

“朝廷的官职和爵位就那么多,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给了你一个,别人就少了一次机会,咱们算是从他们碗里抢食了。”

“今日,为父推荐了林冲,你又打败了那萧峰,让那童贯颜面扫地,这死太监日后肯定会找咱们麻烦。”

“陛下又犯糊涂封你个冠军侯,这让我父子二人成了满朝勋贵的眼中钉肉中刺。”

“啊,这么严重啊!”高槛有点吃惊了。

“事已至此,只能狠下心来杀出一条血路了。”高俅眼睛里散发出了嗜血的光芒。

“槛儿,你得神仙点化,前途远大,咱们不能再让这帮人压着了,必须尽快壮大实力才能自保。”

“明日,你先去捧日军赴任,一定要想办法先把这支铁军牢牢掌握在咱们手中。”

“是,爹爹,孩儿应该怎么做?还请您指点!”高槛点点头问道。

“禁军虽然名义上归老夫掌管,但军中派系众多,关系复杂。你要找机会把那些吃里扒外的家伙给踢出去,关键位置必须全部换上咱们自己人。”

说着,高俅从书案上取出一封信递给高槛。

“这里有一份名单,上面清楚的注明了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别人安插进来的。”

“为父会交代副都指挥使刘锡协助你。”

“这刘锡是为父的故交好友,沿边五路西军经略使刘仲武刘大帅的长子。你要和他好好相处,日后定能成为你的一大助力。”

“是,爹爹,孩儿都记下了!”

高俅又对高槛交待了一些具体的事情,父子两人交谈了许久才各自睡下。

高槛回去以后,辗转反则难以入睡。

除了思考明日高俅交待他要做的事情,最关键的是他对西北边军向往和叹息。

这可是大宋朝最为强悍的部队了。

西军并不是驻扎在一个地方的一支军队,而是分布在关陕永兴军路、鄜延路、环庆路、泾原路、秦凤路、熙河路面向西夏和河湟青唐羌族、吐蕃五路的禁军的统称。

每一路数万人不等,神宗、哲宗时总数约20万人,每一路设置一名统制,从五名统制中产生一名德高望重、战功卓著的统制作为经略,统一领导五路军队。

种世衡、种师道都做过西军经略,最为显赫。

而现在的西军经略就是刘仲武。

西军的兵源虽然来源于全国各地,但是以陕西、关中本地的青壮为主组成,越到后期关陕比例越大。

他们粗犷彪悍,吃苦耐劳,很多人是同县同乡,甚至是同族同村,他们的社会关系密切牢固,战斗非常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清朝晚期的湘军与此非常相似。

对于西军将士来说,抗击西夏就是保卫家乡。

因而参军打仗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加上名将辈出,训练有素,装备精良,而奖赏往往非常丰厚,故而西军常常敢于深入瀚海戈壁千里,做大迂回穿插机动作战,颇有汉唐盛世雄风!

西军及其所处关陕尚武成风,很多家庭数代都在西军终身服役,全部的身家性命和财产都在西军军营,父亡子继,生生不息,很多男子活不过三十岁。

如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描述的那样,西军中一堆年轻的寡妇聚集而居随处可见,相依为命,互相照顾。

号称“青面阎罗”的名将狄青,就诞生于西军之中,西夏军队闻之丧胆。

金汤城和宥州之战,狄青大败西夏军队,屠杀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这是宋军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大捷。

西军将士孤傲、排外但是不失随和,他们有顽强的意志力和坚定的抗敌决心,是一支将生活与军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